陳陶
漢主東封報太平,無人金闕議邊兵。
縱饒奪得林胡塞,磧地桑麻種不成。
陳陶的傳世名篇《隴西行》共四首。這是第一首。隴西行,用樂府《相和歌·瑟調曲》舊題。隴西,泛指隴山以西,今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一帶。這四首一組詠史邊塞詩,有一個共同的中心主題:就是反對窮兵黷武的侵略戰爭,主張民族和睦相處、友好往來。
唐代自安史之亂以后,國事式微,戰爭頻仍,邊境不斷遭受少數民族侵犯和騷擾。孫光憲《北夢瑣言》稱贊陳陶其詩:“以負神仙之術,或露王霸之說?!彼麑馉幍恼x與非正義性質,他還是了然清楚,對于那種“黠虜迢迢未肯和”的情況,他還是主張“不斬天驕莫議歸”的。然而在這里,卻是他對自己時代主驕臣佞、開邊黷武、貽害無窮的委婉譴責。比起盛唐邊塞諸作的慷慨激昂來,其中所深蘊的哀怨悲傷情韻,卻要悠遠得多了。
“漢主東封”,借喻漢武帝一統天下、東封泰山一事(見《史記·封禪書》)。直斥唐王朝開邊意未已,把黷武戰爭硬說成是太平盛事,其狂驕神態可想而知,而下面臣子一味逢迎溜須拍馬,竟無一人敢在朝廷直諫議論,撤退開邊將士。兩句詩借古喻今,有感而發,情蘊理中,思與境偕,具有一種跨越時空、古今的歷史感。正如艾略特所說;“他感覺到遠古,也感覺到現在,而且感覺到遠古與現在是同時存在的。同時,正是這種歷史感使得一個作家能夠敏銳地意識到他在時間中的地位,意識到他自己的同時代?!?《傳統與個人才能》)正是這種基于自己時代的歷史反思,才賦予下面兩句詩的議論帶有著意象迅速轉換的特點。內涵感情潛流的激蕩洶涌,不斷引發讀者的藝術想象能力。
“縱饒奪得林胡塞,磧地桑麻種不成?!笨v饒為唐人口語,猶言縱使、即使。林胡塞,指匈奴之地?!稘h書·匈奴傳》:“晉北有林胡,樓煩之屬。”磧地,指帶有石子的沙漠地帶。兩句意謂即使邊疆將士為國奮戰,侵奪了大片土地,那也是一片沙漠地帶。不要說無法種糊口的糧食,就是桑麻這些織料也是“種不成”的啊!語氣退讓一步,深含種種疑慮。這兒有對唐皇好大喜功、開邊黷武的強烈憤慨,有對朝臣歌功頌德、無人議非的無情蔑視,有對邊地將士艱苦生活的歷歷關注,也有對匈奴人民被迫棄家去國的息息同情……所有這一切矛盾心境、雜糅感情,都統統包蘊在兩句詩中,令人領悟不盡、感慨萬千。正如梵薩特所說:“詩的意義就是文字的意義,但它并不存在于文字里?!嬖谟谖淖忠酝??!闭捎谠娙说膶徝狼楦袧B透著、交融著深郁的歷史感,才使我們在藝術觀照中,深深感受到民族和睦相處的珍貴和溫馨。這種不義戰爭給匈奴與漢兩個民族所共同帶來的都是艱難和貧窮,只有各民族在相互尊重領土完整的基礎上永遠友好相處,開市互利,才有繁榮和幸福。這就是本詩議論所帶給我們的思想啟迪。
上一篇:杜牧《途中一絕》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曹鄴《官倉鼠》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