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嬌饒
洛陽城東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對,葉葉自相當。
春風東北起,花葉正低昂。
不知誰家子,提籠行采桑。
纖手折其枝,花落何飄飏!
請謝彼姝子,何為見損傷?
高秋八九月,白露變為霜。
終年會飄墮,安得久馨香?
秋時自零落,春月復芬芳。
何時盛年去,歡愛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腸。
歸來酌美酒,挾瑟上高堂。
《董嬌饒》一詩最早見于《玉臺新詠》,評論家認為這首詩同辛延年的《羽林郎》是東漢文人學習樂府民歌最成功、藝術成就最出色的兩首五言詩。
詩的開頭六句是起興。寫詩人在洛陽城東路上見到的一片春光明媚,百花盛開的景象:桃李盛開,花葉掩映,迎風低昂。不知誰家的采桑女子來了,攀折桃李,弄得枝殘葉敗,落花繽紛。
中間十句是花朵同這個女子的問答對話。花兒說,請問那位女子,我為什么被你損傷了?女子回答: “等到八九月的深秋季節,下霜了,花兒終會凋謝,怎能永遠芳香?”下面四句是誰的話呢,方舟《漢詩說》認為: “‘秋時自零落’四句,又是答妹子之詞。”一般解釋都沿襲這個說法,說是花兒回答女子,似乎是花兒嘲笑女子,不大妥當,如果理解成女子獨白更合理: “花兒秋天零落,春天又會開放(折損幾朵,關系不大),可是女子青春年華逝去,就會失去男子的寵愛,被拋棄!”
最后四句總結全詩:我想把這支曲子唱完,可這支曲子,實在讓人心里難過,只好飲美酒以消愁,挾琴瑟登堂以解憂了!及時行樂!
全詩大意如此,宋子侯是代女子立言,他同情封建社會女子的悲慘命運。在以男性為中心的封建社會中,女子是作為男子的附屬物而存在,盛年一去,歡愛永絕。西漢的陳皇后被漢武帝拋棄就是最有名的例子。但這個思想,這個感慨不是生硬抽象地塞給讀者,而是在抒情詩中融入敘事詩的情節,以詩人的所見所聞來引出人生感慨。通過春天盛開,搖曳多姿的桃李被折損同女子青春消逝的對比中告訴讀者一個結論:青年女子命不如花。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對話,帶著敘事性、情節性的鮮明特點。
這詩在藝術上還有一點很突出:精采的細節描寫畫龍點睛一般加強了抒情詩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春風東北起,花葉正低昂”寫出花繁葉茂、春風吹拂的動態。 “纖手”突出女子, “請謝”寫出花兒有禮貌的責問抗議, “飄墮”寫出秋風吹來花葉凋零的動態。
全詩語言清新活潑、自然流暢,富有生活氣息,富有濃郁的樂府民歌風韻。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此詩為“婀娜多姿、無窮搖曳”。指的就是抒情詩帶有敘事詩的情節性,有動作、對話,有景物描寫,藝術表現上富于變化,顯得多姿多采。
上一篇:若木出海外|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蒿砧今何在|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