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淡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本詩“刀環”一詞為詩眼。刀環即刀柄圓形銅環,環諧還音,歷來用為回歸或思鄉之典實。《漢書·李陵傳》“(任)立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隱喻之,言可歸漢也。”又高適《入昌松東界山行》:“王程應未盡,且莫顧刀環”,即言,王事來畢,不必思歸之意。
詩中金河,在今內蒙呼和浩特市南,玉關即玉門關,在今甘肅玉門鎮西北,均為唐時邊塞要地。詩言,年年征戍,馬上奔波,南北東西,未有窮已。而每見刀上圓環,不禁萌動鄉思,頓見眼前那三月春雪,飛灑在王昭君安息的青冢之上;而萬里黃水環繞著黑山(在今呼和浩特市),久久不忍東去。全詩不言“怨”字,而征人之無盡長恨正浮現在這蒼茫哀婉的景色之中。
此詩頗見中唐邊塞詩特色。
就格調言,如與王之渙《涼州詞》、王昌齡《出塞》相對讀,可見,二王詩雖不無悲涼之意,而境界高邁,音節慷慨,有宕遠之氣。而本詩則雖亦蒼茫悲涼,而其中頗多蕭瑟之意。如更與李益“四天峰前沙如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聞笛》),“金河戍客腸應斷,更在秋風百尺臺(《衣上西城聽涼州曲》之二)合看,足見盛、中唐詩人心態之異。
就作法觀之,本詩典麗精工,表現出大歷以降,北方詩人絕句多以律體特點融/入之傾向。唯佳在詞氣渾浩,而不失絕句流蕩之感。
全詩二二為對,對法工整,又連用“金河”、“玉關”、“青冢”、“黑山”四地名,本來極易板滯,然而“刀環”雙關以轉折,融情入景遂覺一氣婉轉中有悠遠之致,足見組織之精。
設色遣辭,構圖造型亦富于匠心。“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紛紛“白”雪自上而下“歸”聚到“青”冢之一點,而這雪又正當中原各地“陽春三月之時”,其景象凄婉多于蒼茫。滾滾“黃”河又自西向東“縈”繞著“黑”山,徘徊而不忍去。而這黃河又有萬里之長,綿綿不盡,這情景已由凄婉而為悲涼,于壓抑中見出浩蕩不盡之思。就這樣二句構成了富于時空感與立體感,色調濃淡相間,氣調悲中見壯的浩杳的藝術境界。這兩句詩的位置也不能互易,如以“三春”句殿后,無論從色調,還是跨度上都會壓不住陣腳。也必不如“黃河”、“黑山”殿后,有與起句“金河”、“玉關”呼應之效果。足見其構圖之精。
不過本詩亦有未慊人意處。“刀環”一轉雖巧,但于征人的形象,似缺乏藝術美感。試想“歲歲馬策與刀環”,馬策在手甚妥帖,但這刀環又如何附麗于抒情主人公呢?顯然是為轉意之需要加入的,于是從這巧思中見出了針頭線腳,也削弱了全詩的整體美感。巧思即使中唐絕句有不同于盛唐人的獨特風格,但其不及盛唐處,也往往在這種地方。
上一篇:戴叔倫《過三閭廟》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韋應物《登樓》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