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解】
頭頂藍天,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這則寓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于是“杞人”成了蠢人的代言人;“杞人憂天”也成了人們的笑資。選自《列子·天瑞》。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本則寓言三言兩語敘說了“杞人憂天”而最終被開解的故事。全文側重對人物進行神態及對話的描寫,形象地刻畫了“憂天地崩墜者”及“往曉之者”。
其中,“憂天地崩墜者” 從開始因憂天而“廢寢食者”到最后的身心放松,“舍然大喜”,充分表現了“往曉之者”熱心幫助的功效。雖然這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卻是值得我們稱贊的。而他在寬解了別人后“亦舍然大喜”的形象又是多么的可愛!
在記錄此事之后,列子還說:“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來不知去,去不知來。壞與不壞,吾何容心哉?”在他看來,這樣的問題根本沒有意義,根本不需要費腦筋。這種理解倒顯消極了。
其實,想要了解自己所身處的宇宙,了解自己所生存的世界,這是人類在獲得自我意識之后必然產生的心理需要。在這種心理需要的驅使下,人們會把眼光投向令人類覺得敬畏的星空,并提出一些對宇宙的猜想,這就是最原始的宇宙觀,每一個原始民族都有自己的宇宙觀。這些宇宙觀在我們今天看來也許是荒誕的神話,但卻是先民對宇宙的最早的思索。
當然,“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要胸懷大志,開闊心境,決不做“現代的杞人”,這應該是學完本文后得出的共識。
上一篇:木蘭詩
下一篇:楊布打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