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
翰墨場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維摩。
近人積水無鷗鷺,時有歸牛浮鼻過。
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溫飽未?西風吹淚古藤州。
北宋在王安石變法后,開始了新舊黨爭。詩人黃庭堅是蘇軾的摯友,自然被人目為舊黨了。元祐初,舊黨執政,他奉敕撰《神宗實錄》,紹圣以后,新黨再起,舊黨諸人紛紛貶謫,他也以“《實錄》多誣”的罪名,貶為涪州別駕,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又移戎州(今四川宜賓)。直到哲宗駕崩,徽宗即位(1100)之初,舊黨處境才略有好轉。建中靖國元年(1101),他才離開四川,沿江而下,到了沙市。這時他已改官知舒州,但因生了癰瘍,只得在此暫住。到寫此詩時,病剛剛痊愈。
《病起荊江亭即事》共十首,是他抒發政見,懷念故友之作。這里選的是其中第一和第七首。
第一首是詩人當時處境心情的寫照。詩雖簡短,表達的內容卻極復雜。前兩句以“伏波”、“維摩”自喻。“伏波”即漢伏波將軍馬援,當時所向披靡,屢立戰功。建武二十四年再次請求出征,他已62歲,天子以為老,他披甲上馬,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得到光武帝的許諾,果然再次立功而回。維摩則指與釋迦牟尼佛同時的居士維摩詰。他曾在釋迦說法時托病不往,釋迦遣舍利佛、文殊師利等問候,他趁此宣以大乘深義,語極精妙。詩人此時已57歲,又在病后,但他詩名噪于當時,已精通禪理,篤信佛學,故以二者自喻。意謂自己雖既老且病,但學識非凡,猶可大用。后二句則意在說明周圍環境的惡劣,古代的隱士高人常喜濱水而居,與鷗鷺為友。故杜甫有“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之章,陸龜蒙有“除卻伴談秋水外,野鷗何處更忘機”之句,南宋陳與義詩也說:“知公已忘機,鷗鷺宛停峙。”但詩人周圍的積水卻因離人太近,鷗鷺不到,只有水牛不時浮過,可見水是何等污濁,環境是何等逼仄,詩人以絕世的才華而無用武之地,自然思緒萬千,寄慨無窮。想到了當前又出現了有希望振作起來的政局,想到了振興國家的人才,想到了往日的故知舊友,一系列聲韻鏗鏘、充滿感情的詩篇,便如泉水一般噴薄而出了。所以這首詩也可說是組詩中的序詩。
后一首詩寫法略仿杜甫的《存歿口號》,既念存者,復悼死友。前兩句分寫兩友人的特點。陳師道,字無己,作詩好苦吟,家境貧困。他寫作時常把孩子和貓狗一起趕出門,獨自關門推敲,故曰“閉門覓句”。秦觀字少游,風流蘊藉,才思敏捷,故稱“對客揮毫”。這是兩位老友的以往情況。現在呢?陳還在做秘書省正字這一小官,不知他能得到溫飽沒有?秦卻已卒于古藤州,思之不覺迎風吹淚。詩表現了作者對生離與死別的摯友的殷殷深情,其中也可看到詩人當時感情的起伏變化。
上一篇:蘇軾《書李世南所畫秋景》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汪藻《即事》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