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
曲江院里題名處,十九人中最少年。
今日春光君不見,杏花零落寺門前。
這是一首傷悼詩。關于寫悼念的文字,劉勰說:“哀辭大體,情主于痛傷,而辭窮乎愛惜”,“必使情往會悲,文來引泣,乃其貴耳。”這首悼詩,正是抒情表達了哀傷,措辭展示了愛惜。感情融合在悲痛的事情之中,文辭引人下淚。
張籍與孟寂均是貞元十五年(799)年登進士第的。按當時習俗,凡進士及第,放榜后大宴于曲江亭,再集于慈恩寺塔下題名,謂之“雁塔題名”,是一件十分榮耀的事。這一年雁塔題名的,共有十九人,孟寂即其中之一,而且是年齡最小的一個。登進士第是頗不容易的,“最少年”三字寫出他天資聰慧,少年早成,也包含作者的贊嘆和期待之情。開頭兩句,直敘其事,表達作者的愛才惜才之心,為下面的悲悼作反面鋪墊。
然而孟寂早逝。就在作者重游曲江時,回憶起當年相偕題名的情景,不禁黯然神傷;面對眼前大好春光,孟寂卻不見了。第三句點題,點明孟寂已死的事情,“不見”寫作者的思念和孤寂之情。結句寫春意闌珊,杏花零落,正是“哭”的形象化展示。枝頭的紅杏是那樣艷麗,為春天平添多少色彩和精神,然而它卻不能長住枝頭,正凋謝脫落在杏園門前。悲愴痛惜之情、孤寂失落之感表現俱足。作者不直抒悲悼,而是用寫景渲染、擴散、寄托這種感情。這種用意境著色生發,形成客觀的物態化形式,渲染氣圍,傳達情緒,化抽象感情為審美畫面,效果更佳,讓人體味不盡。草木凋謝,人尚悵惘,何況青年才子喪生?
宋顧樂評道:“此真似白傅,直中有含思。”(《唐人萬首絕句選》)所謂:“直”,是指按順敘的方法組織篇章,事在前則寫在前,事在后則寫在后,這首詩就是這樣。“直”也有不用“比興”而用“賦”的方法的意思,直接敷陳其事,以白描手法敘寫,這首詩的前二句就是這樣。但最后二句卻用了“染”的手法,“春光”爛熳造成濃郁氣氛,形成以樂景襯哀情的藝術效果;“杏花零落”的動態意象,把“惜才”與“惜春”巧妙融為一體,傳達哀痛之情更為飽滿充分。所以說,這首詩在表現上,把白描與渲染有機結合在一起,并非拘于一種手法運用到底。全詩語言淺顯明白,不事雕鑿,也確實近似白居易。
上一篇:楊凝《送客入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建《華清宮》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