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
綠水蒼山路向東,
東南山豁大河通。
寒樹依微遠(yuǎn)天外,
夕陽明滅亂流中。
【前解】
讀一、二,如讀《水經(jīng)注》相似,便將自洛入河一路心眼都寫出來。又如讀《莊子》外篇《秋水》相似,便將出于涯涘,乃知爾丑,向不至于子之門,實見笑于大方之家,一段慚愧快活都寫出來也。三、四,“寒樹”“遠(yuǎn)天”“夕陽”“亂流”,言山豁河通后,有如許眼界也。
孤村幾歲臨伊岸,
一雁初晴下朔風(fēng)。
為報洛橋游宦侶,
扁舟不系與心同。
【后解】
五、六,正雙寫末句不系之心也。“伊岸”“孤村”,為已久如,“朔風(fēng)”“一雁”,現(xiàn)見初下。然而今日扁舟,適來相遇,我直以為村亦不故,雁亦不新。何則?若言村故,則我今寓目,本自斬新;若言雁新,則頃刻舟移,又成故跡,此真將何所系心于其間也乎!
上一篇:金圣嘆《自嶺下泛舟到清遠(yuǎn)峽作》批注賞析
下一篇:金圣嘆《自蘇臺至望亭驛人家盡空春物增思悵然有作因寄從弟紓》批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