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因
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
劉因,保定容城(今河北容城)人。至元十九年應召入朝,不久即以母病辭歸。至元二十八年再召,以病辭不就,被元世祖稱為“不召之臣”。他雖非南宋人,卻是元初詩人中反映遺民思想較多的一位。他的不少詩歌表達出對南宋的追憶和懷戀,感情真摯而沉痛。
這首《觀梅有感》,雖然含蓄曲折,卻也不難看出其故國之思。詩中提及“東風”、“春意”,應是春天寫的。那么,詩人面對早春之梅花,究竟想到些什么呢?
“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這兩句,前后倒置,意思是說:連夢中也想那西湖處士林逋隱居過的孤山,想來東風也吹去了沉積在它那梅花上的戰塵,已露出一點春意了吧。“西湖處士家”,指北宋著名詩人林逋的隱居處。林逋恬淡好古,不趨榮利,隱居西湖孤山,種梅養鶴以自娛,其詠梅詩為世所傳誦。作者由眼前的梅花,想到前朝以賞梅詠梅而出名的林逋,想到他隱居的孤山上的梅花。這種聯想十分自然。而在這自然的聯想中,便蘊含著對前朝和江南勝景的無限懷戀。所謂“戰塵沙”,是指元滅南宋及鎮壓江南起義的戰火飛塵。作者設想“東風吹落”那沉積于梅花上的“戰塵沙”,實是希望元蒙統治者不再鎮壓江南人民,使江南人民逐漸平復戰爭的創傷。
作者的夢想和希望是美好的。可是現實呢?現實卻是江南民生凋敝,屢遭摧殘。因此,詩人不禁又想到“只恐江南春意減”。只怕那江南春色已經大減,再不會像從前那樣美好了。“春意減”三字,實是隱含著對元蒙統治者使江南人民生靈涂炭、民不聊生的譴責,同時,也隱含著對江南人民的深切同情。
結尾“此心元不為梅花”,是發人深省的點睛之筆。元,通“原”。詩人特意申明,他寫此詩的心意,原本不是為了梅花。那是為了什么呢?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明白:所謂觀梅不過是借題發揮而已。詩人的心,其實是在懷戀江南和江南人民;其實是在為江南人民請命,為他們的不幸而吶喊。這大約正是全詩的主旨。
為避元蒙統治者的高壓迫害,詩寫得曲折含蓄。盡管如此,我們仍不難從中窺見詩人那顆懷戀故國的誠摯之心。
上一篇:高克恭《過信州》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宋無《山中》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