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亞子
壯士橫刀事已非,美人挾瑟欲何依?
七年絮語分明在,重展遺書涕似糜。
文采風(fēng)流我不如,英雄延攬志非疏。
千秋絕筆真成絕,忍對《荒城飲馬圖》?
近代著名詩僧蘇曼殊于1918年5月2日病逝于上海廣慈醫(yī)院,年僅35歲。柳亞子與蘇曼殊有著深厚的友情,曼殊的死引起他極大的悲哀。他檢視曼殊生前的來信與曼殊的繪畫,回憶曼殊的一生以及與自己的交情,和淚寫下七絕四首。這里選錄其中的二、三兩首。
前一首“壯士”句,詩人自注云:“‘壯士橫刀看草檄,美人挾瑟索題詩。’君光復(fù)歲寄余書中語。”曼殊這兩句詩反映了他對革命的浪漫的看法和革命勝利后的幻想。柳亞子指出“壯士橫刀事已非”,“美人挾瑟”也無人可依,暗示曼殊已死。“七年絮語”指七年前(即1912年)蘇曼殊給柳亞子的書信。好友已逝,重展遺書,涕淚橫流。詩中以“糜”(粥)比喻涕淚之多,顯示了詩人對已逝好友的沉痛。
在后一首中,“文采”二句,贊揚蘇曼殊的氣質(zhì)、文章,交游和志向。從南社主持人和民主主義革命戰(zhàn)士柳亞子的口中,說出個人的氣節(jié)和文采方面自己都不如蘇曼殊,來突出蘇的氣質(zhì)和文章。“英雄延攬”,即招致英雄。《后漢書·鄧禹傳》:“莫如延攬英雄,務(wù)悅民心。”“英雄”句,指蘇曼殊平日喜與英雄人物交往,志向遠大。“千秋”二句,是對蘇曼殊的《荒城飲馬圖》影本的贊嘆。“忍對”句之后,詩人自注:“《荒城飲馬圖》,君為伯先先烈作,余得其影本。”伯聲,即辛亥革命烈士趙聲(1873—1911),曾任香港同盟總部部長。1911年,與黃興共同領(lǐng)導(dǎo)廣州起義,他發(fā)動香港的同盟會會員參加,人馬剛到廣州,起義就失敗了。趙聲為此非常憤慨,同年病死于香港。曼殊繪《荒城飲馬圖》,托人送交香港蕭公,代焚化于趙聲墓前。第三句“千秋絕筆真成絕”,指的就是《荒城飲馬圖》。“千秋絕筆”,謂空前高超的畫技;“真成絕”,真正成為“絕筆”。一句詩中,出現(xiàn)兩個“絕”字,卻賦予不同的意義。這首詩,先從大的方面贊揚蘇曼殊,再從一個側(cè)面突出《荒城飲馬圖》的高超技法,從而引起讀者對曼殊的無限崇敬和惋惜。
上一篇:周實《《桃花扇》題辭(五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高適《塞上聽吹笛》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