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月傾云曉角哀,小風吹水碧鱗開。
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數淮中十往來。
隨著政治風云的變幻不定,蘇軾一生的宦游生涯也變遷無常,到處徙移,東去西還,南來北往,飽嘗了人生的苦楚。元祐七年(1092)三月,蘇軾年已五十七歲,以龍圖閣學士的身分,自穎州改知揚州,取道淮河赴任。清晨舟發,詩人被淮河清爽的水天景色所吸引,感發興會,心潮很不平靜,寫下了《淮上早發》詩。
全詩以寫景發端。“澹月傾云曉角哀”句,扣題面“早發”二字。侵曉時分,遠處傳來陣陣號角聲,晨光逐漸撕開黑夜的帷幕;天邊的澹月,將它的清輝鋪灑在輕云上、水面上,晨光、月輝、水色交織成一幅薄紗一般的淡雅清幽的圖畫。“小風吹水碧鱗開”句,扣題面“淮上”二字。微風輕輕地吹拂著碧綠的河水,蕩起接連不斷的漣漪,像是碧色的魚鱗。“碧鱗”這個藝術意象,來自白居易的《感春》詩“池浪碧魚鱗”。東坡信手拈來,與“小風”的意象組合在一起,十分妥帖地形容出仲春三月河水蕩漾的景色特征。
第三句詩轉入抒情。詩人很喜愛淮上的景色,每次舟過這里,他總要寫詩記下自己的感嘆。《過淮三首贈景山兼寄子由》:“好在長淮水,十年三往來。”《次韻孫莘老斗野亭寄子由在邵伯堰》:“吾生七往來,送老海上城。”所以,今天他看到眼前景以后,禁不住再次勾引起“此生定向江湖老”的意愿,希望能歸隱江湖,安度晚年生活。結句“默數淮中十往來”,透過暗自傷神的情狀,寫出了抒情主人公的深層心理。在看似平和的語調里,藏著許多“潛臺詞”,詩人仕途失意的不平感,人生無定的飄零感,遷客的牢騷和哀傷,都包孕在這“默數”的內心活動中。
本詩情由景發,景與情融,詩人巧妙地將感情的波瀾和淮水的波瀾交融起來描寫,淡淡的哀傷,隨著澹澹的月光,緩緩的小風,輕輕的曉角,慢慢地擴散著,充溢在整個詩境里,意境渾然天成,風調清新俊逸。陳廷焯說過:“古人意有所寓,發之于詩詞,非徒吟賞風月以自蔽惑也。”(《白雨齋詞話》)《淮上早發》真是一首借吟賞風月以抒寫真情性的好詩。
上一篇:蘇軾《中秋月》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昌齡《送柴侍御》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