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大觀園題詠十一首(其六)》凝暉鐘瑞(匾額)
凝暉鐘瑞(匾額)
薛寶釵
芳園筑向帝城西,華日祥云籠罩奇。
高柳喜遷鶯出谷,修篁時待鳳來儀。
文風已著宸游夕,孝化應隆歸省時。
睿藻仙才盈彩筆,自慚何敢再為辭。
元春在瀏覽完眾姊妹之作后,對此詩稱賞不已:“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說林黛玉之詩“與眾不同”乃客套之語,因黛玉本來“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將眾人壓倒,不想賈妃只命一匾一詠,倒不好違諭多作,只胡亂做了一首五言律應景罷了”。而薛寶釵之詩才是元春認為的壓軸之作,因為從遣詞用典到構章立意都是以盛唐時代那些有名的應制詩為楷模的。薛寶釵是一位恪守封建道德規范、被這個大家族的主人賞識器重的女子,對她來說,歌功頌德、宣揚孝文化,完全出于她的本心本意,她的詩受到格外的垂青和稱贊是理所當然的。
薛寶釵的這一匾一律充分表現了她思想性格的特點。《大觀園題詠》實際上是朝廷中皇帝命題叫臣僚們作的應制詩的變相形式,其中除寶玉所做的幾首外大都不脫“頌圣”。但是“頌圣”也因人而異:林黛玉之作頗有應付的味道,而薛寶釵之詩則是其人格的外射,她由衷地贊美皇室皇權。“凝暉鐘瑞”之意是:光輝瑞象畢集于此。前人以“暉”(日光)喻皇恩,以“瑞”表吉兆,因而此匾的實際意思是:皇家瑞氣盡聚在茲。聯系寶釵當初進京待選之事,她對皇權的崇拜是其思想的必然指向。詩的前半部分,是對元妃省親的頌辭,內容雖無任何新意、實意可言,但還稍稍具有形象性的特點。首句寫出大觀園在帝都的地理位置,小說中設想賈府在宮城西面,如寫元春歸省時“忽見一對紅衣太監騎馬緩緩的走來,至西街門下了馬……”次句以“華日祥云”形容氣象佳勝,隱喻賈府“體仁沐德”,蒙受皇帝的恩榮。第三句以鶯從幽谷飛到高柳,比喻元春由深閣進宮為妃。《詩經·小雅·伐木》有“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之句,此句出典于此,既顯示出寶釵的博學,也流露出她對飛到高柳上的黃鶯的羨慕。第四句以修竹時刻期待鳳凰歸來,喻元春之歸省。傳說鳳凰食竹實,呈祥瑞,古時又多以鳳凰比后妃。后面四句完全是封建教義的抽象陳述,失掉了詩的起碼特征——形象性,枯燥干澀,味同嚼蠟。第五句說,元春省親賦詩,體現了君主提倡文學、重視禮樂的風氣。皇帝外出巡游曰“宸游”,此處指元春之歸省。第六句說元春之歸省宏揚了“孝化”的教義。孔孟認為能做到孝悌就不會“犯上作亂”,后封建統治者就利用它作為維護封建宗法制度的道德基礎,以此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亦即所謂進行教化,所以稱“孝化”。最后二句說:見到元春所題的才智非凡的匾額和詩后,自慚才疏,不敢再措辭了。這完全是虛偽的客套之辭,不過也能反映薛寶釵奉勢迎上的巧偽人的性格。
上一篇:《大觀園題詠十一首(其八)》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大觀園題詠十一首(其十)》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