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高旭·愛祖國歌》原文賞析
汝亦世界上無價之產(chǎn)物兮,汝豈不足以驕夸! 我愿為祥風兮,恣披拂掃蕩而莫我遮。以激起汝自由之錦潮兮,以吹開汝文明之鮮花!
高旭是南社發(fā)起人之一,較多地接受過西方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文化的影響,在反對封建專制政體上表現(xiàn)得相當激烈。在文學思想上,他反對泥古不化,認為詩應該日新月盛,“推陳出新”,出現(xiàn)“漢唐后未有之局”(《答胡寄塵書》,載《南社》十四集)。他特別重視詩的政治作用,提倡辭語激烈的“叫囂”式的鼓動詩。對于“詩界革命”的先導者黃遵憲的創(chuàng)作實踐,他評價很高,譽為“三百年來未見此詩”(《黃友圃以 〈人境廬詩集〉見貽賦謝》)。高旭初期也是改良派,“詩界革命”的參加者。這首《愛祖國詩》作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就是他上述文學思想的一個具體實踐。
全詩貫穿著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當時的祖國,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專制的壓迫下,災難深重,“兩重奴隸苦復苦” (《海上大風潮起作歌》),但它畢竟是自己的祖國,他那燃燒著的赤子之心不但沒有泯滅,反而促使他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于是,他縱情歌唱: “汝亦世界上無價之產(chǎn)物”,有這樣的無價之寶,是多么令人自豪啊! 作者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用“汝豈不足以驕夸!”這個反問句來加強語氣,突出祖國屹立于世界東方的雄姿。作者表示,自己愿意化為一股強勁的東風,“以激起汝自由之錦潮兮,以吹開汝文明之鮮花”!、“錦潮”、“鮮花”象征著祖國的未來,象征一個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世界。作者渴望著祖國早日變成一個自由、文明的國家。
詩中也表現(xiàn)了作者的戰(zhàn)斗激情。祖國是無價之寶,是值得珍愛的。但是,在雙重壓迫之下,猶如死水一潭,猶如花朵凋謝,這是多么令人痛心啊! 正是由于作者深深地愛著它,所以愿意沖鋒陷陣,“掃蕩”一切而莫之能御,即使犧牲也在所不辭,字里行間透露著一種豪氣。當時的民主革命者大都抱有這樣的雄心壯志,如寧調(diào)元《感懷四首》: “愿播熱血高萬丈,雨飛不住注神州。”高旭在《海上大風潮起作歌》中寫道: “文明有例購以血,愿戴我頭試汝刀。”“作人牛馬不如死,漓淋血灌自由苗。”為了創(chuàng)造 “文明”、“自由” 的世界,甘愿奉獻自己的鮮血。這種強烈的愛國之心是值得肯定的。
本詩所表現(xiàn)的愛國思想在當時頗有進步意義,但又有較大的局限性。作者為民族危機擔憂,希望祖國富強,但理想的道路卻是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與當時許多革命者一樣,這種愿望只是一種美好的幻想而已,不可能真正使祖國走向富強之路,中國革命的實踐就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這首詩采用傳統(tǒng)的騷體形式,放縱自由,感情猶如火山爆發(fā),洶涌澎湃,而又真切感人。用第二人稱“你”直接與祖國對話,使人感到親切自然,縮短了“我”與祖國之間的距離,加強了感情的抒發(fā)。作者采用極為通俗的語言,便于喚起更多的人熱愛自己的祖國。由于作者注重宣傳性、鼓動性,因而藝術上顯得較為粗糙,但它對于鼓舞人們的斗志,激發(fā)人們的愛國熱情,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上一篇:古詩《朱之瑜·漫興》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李贄·獨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