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龍
并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當歷史揭開崇禎這一頁時,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席卷全國大部分地區,與此同時清軍大兵壓境,步步進逼,明政權面臨著崩潰。明王朝內部一些有為的文武志士,以國家興亡為己任,試圖挽狂瀾于既倒。黃道周便是其中杰出的一員。但是,他因反對起用大學士楊嗣昌,激怒了崇禎皇帝,在崇禎十三年,以“黨邪亂政”的罪名下令逮捕。這一年,陳子龍服母喪三年期滿,進京聽候使用。當深受黃道周思想影響的他知道此事后,立即四處游說,作出巨大努力,請求當局為國家愛惜人才,但是無濟于事。于是他上疏請求回家贍養祖母,上司不同意,把他派遣到浙江紹興府作推官(司法官)。這首詩即作于南返途中。憑吊古跡,感傷時事,懷念師長。
“并刀”二句:昨天夜晚,利劍在匣中發出陣陣悲鳴;今天來到易水岸邊,仿佛聽到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那慷慨悲壯的歌聲。實際上詩人是說:我非常思念敬愛的師長黃道周,他是國家的棟梁之才,而今卻蒙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令人感慨不平。并刀,古代并州制造的剪刀,泛指刀劍。匣中鳴,傳說莫邪為楚王鑄造雙劍,留下雄劍,把雌劍給了楚王,此劍常在劍匣中發出悲鳴。后來常借以抒寫分別后的思念。燕趙,古代燕國和趙國,即今河北、山西相鄰近的地區。
“易水”二句:古老的易水依然在緩緩地流淌,上天蒼蒼,白云悠悠,岸草青青,可嘆卻找不到一塊地方送別荊軻。戰國末年,燕太子丹派遣荊軻去秦國刺殺秦王,在易水岸邊為他送行。這里借用這個歷史故事,感傷國家面臨危亡,可朝廷昏聵,連黃道周這樣的杰出人才也不加愛惜和使用。易水,在河北境內,源出于易縣。
借古傷今,是這首詩的顯著特色。詩人信手拈來為人熟知的古人古事,抒寫胸中的感慨和對師長的思念,大大增強了詩的感染力,全詩籠罩著一層濃重的感傷色彩。但是由于典故的連用,讀來不免有晦澀之感,這可能與詩人當時身處的政治環境也不無關系。
上一篇:于謙《除夜太原寒甚》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江陰女子《題城墻》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