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意欲成還未成,歸云卻作伴人行。
依然壞郭中牟縣,千尺浮屠管送迎。
楊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馬忽相猜。
如何得與涼風約,不共塵沙一并來。
宋宣和二年(1120),陳與義母喪,丁憂汝州。宣和四年七月,守喪期滿,授任太學博士,乃入京就職,途經(jīng)中牟(今河南省中牟縣),作了此詩,所以題謂“中牟道中”。
“雨意欲成還未成,歸云卻作伴人行。”這是講當時天氣,薄云相聚,顯出欲雨未雨的樣子,這正是夏日里行人求之不得的好天氣。一路上,陰云遮日,像是有意伴隨著東去的作者。“依然壞郭中牟縣,千尺浮屠管送迎。”中牟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的西面,是作者歸家往返的必經(jīng)之路。中牟依然一幅殘破樣子,城墻斷缺,似乎曾不以遠行路人為意。只有城外高高的佛塔,在注視著路人。這首詩散淡清淺,頗重意境。寫城郭殘破依舊,與浮屠寶塔送往迎來,都浸進一種淡淡的流連人生的情趣。
第二首“楊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馬忽相猜”。是人生情趣的顯示。大道兩旁的楊柳,在清風吹拂下,絲絲撲面,那種對人的依戀和親切,顯得格外自然無間,所以說“不待媒”。而夏日里的蜻蜓,在田野間飛來飛去,向著作者的座騎飛來,在臨近馬頭時,卻突然遠去,像是有所猜疑的樣子。這種對自然景致的描寫,透露出作者自由的心境。正因為這樣,此去京都,免不了勾起一番思想和感情的踟躇。“如何得與涼風約,不共塵沙一并來!”表面上看,這是順著自己信馬道中,感受著自然的快慰這一心境寫下來的,希望夏日涼風時時吹拂,希望自己處身在明凈適意的環(huán)境中。事實上,陳與義這次入京,對朝中陰暗早有感受,而當時正值奸佞當?shù)溃瑱?quán)臣誤國的時候,作者自然不愿意自己也受到侵污。這樣看來這兩句寫在此去京師的路上,自不乏素衣緇塵之嘆。
兩首絕句寫得既精致,又自然,在簡練的白描之中融入淡淡的人生情趣,使詩不只是清新,而且有味,難怪劉克莊稱贊他“以簡嚴掃繁縟,以雄渾代尖巧,第其品格,當在諸家之上”(《后村詩話》)。
上一篇:王昌齡《盧溪別人》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趙汝鐩《雨過》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