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韶
赤闌橋下記停橈,細雨菰蒲響暮潮。
說與行人莫回首,故宮煙柳正蕭蕭。
感情容量和意蘊密度從來就是衡量一首詩優長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郯韶這首詩在這兩方面顯得特別突出。詩人不寫眼前景、身邊事,一開頭就把時間的距離推開,把筆鋒伸向遼遠的過去,當詩人把記憶中最難忘的一瞬重現于紙面之后,然后才將感情的視點移向現在,展現出恰好則表達其思想主旨的畫圖。
本詩第一、二句乃回溯往昔與友人的交游:曾記得,那時我們在赤欄桿橋下停下了一起蕩舟的畫橈(船槳),當時細雨瀟瀟,雨腳沙沙地敲打著滿湖菰蒲;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潮水拍擊著岸邊的巖石,黃昏的波濤聽得分外響亮,那嘩嘩—嘩嘩的聲音至今還留在心上……詩人對于往日的追憶雖然僅僅兩句,但已經給讀者深刻的印象,我們不僅如臨其境地看到詩人與友人昔日交游的情景,而且能想見他們當時沉郁的心境,默默無言的情態和深厚無間的友情。接著詩人筆鋒突然一轉,由過去跳到現在。在這樣大的一個時間跨度中,詩人故意給我們留下一個想象的空白,由我們騁思的翅膀去填充:他們此后各自在命運注定的生活道路上奔波了許久許久,經歷了許多許多,而今一旦重逢再聚,滄桑感慨一定很多很多……然而匆匆相見又匆匆分手,今朝一別,會面當在何年何日?但是“說與行人莫回首”——即將遠行的朋友呵,請你不要回頭。何以“莫回首”?因為“故宮煙柳正蕭蕭”——荒廢了的正在荒廢,逝去了的已經逝去,頹蕪了的一切并不值得留連,你只管遠去,向前,開拓新路!詩人在這首詩中所表露的情緒是沉郁的、感傷的,但它的理性指向是積極的,進取的。一位哲人說過:“人的感情總是面向著過去,理智卻常常面向著未來。”這首詩正體現著詩人感情和理智的雙向矛盾,這也正是人類心靈中共有的二律背反。
上一篇:洪希文《幽居》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恭《春雁》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