娉娉裊裊十三余,荳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絕句取徑貴深曲,蓋意不可盡,以不盡盡之。”(《藝概·詩概》)杜牧的短章尤深得其妙。
這首詩是作者大和九年(835)離揚州赴長安升任監察御史時,贈別一位情意纏綿的歌妓所作。首句,空靈而啟,不直描“手如柔荑,膚如凝脂”的容貌,而虛寫體態“娉娉裊裊”輕盈多姿。“十三余”,女郎芳齡,更映照其貌美。次句,轉接南國花卉,是實寫陽春二月,到處荳蔻花蕾,結滿梢頭,含苞待綻,又是借喻少女似荳蔻含苞,嬌艷可愛。荳蔻為一種草本植物,形似芭蕉,春時開花,顏色淡紅,花朵密集。詩人取比貼切,人花相襯,使人更增秀美,后代多以“荳蔻年華”,稱喻妙齡處女。第三句,轉插揚州市容,鋪敘一筆。“春風十里”,讓人聯想到《揚州夢記》所載“淮左名都”之盛:“每重城向夕,倡樓之上,常有絳紗燈萬數,輝羅耀烈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這句明里張揚揚州“十里長街市井連”的繁華,暗里烘托環境氛圍,遠襯歌妓。末句,又空靈收綰,語在簾下“紅巾翠袖”,意歸“十三余”少女。十里長街倡樓歌館云集,卷上珠簾,所覽美色,不計其數,一個個“體如游龍,袖如素蜺”,真是目不暇接,然而沒有能與之比美的。“總不如”,未言是誰。“發語已殫,而念意未盡”,讀者望表知里,透過懸疑,體察輕易可得。這較直落描摹對象,豈不更含蓄有力,意趣盎然。
總觀此詩,所贊之人始終沒有出帷亮相,啟筆虛寫輕姿舞態,承筆比之荳蔻花蕊,轉筆渲染街市盛貌,結筆綠葉扶持紅花,群女烘托一妹。人未露,意未盡,然而“不露露之”,“以不盡盡之”,取徑深曲,余韻悠悠。
上一篇:張祜《題金陵渡》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杜牧《南陵道中(一作寄遠)》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