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
秋水清無力,寒山暮多思。
官閑不計程,遍上南朝寺。
寶歷二年(826)秋,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奉調回洛陽做分司的閑官,因為從未到過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就順便到建康游覽一番。
前兩句用擬人化的手法寫建康的秋水、秋山。不說秋水清淺,而說“清無力”;不說寒山到了入暮時分顯得很蕭條,而說“暮多思”,仿佛水不耐秋的凄清,山亦沉默在秋思之中,這就把詩人自己的主觀感受曲折地表達出來了。劉禹錫對自己長期在外領郡當刺史是不樂意的,曾有“年年為郡老天涯”之句抒寫其無可奈何的思緒。這次罷郡,正在秋天,又不能回長安任職,因此這種無可奈何的情緒不僅沒有克服,反而變得更為濃重起來。但這一切都沒有直說,只是借助山容水態來寄意,因而顯得比較含蓄。
劉禹錫是一位閑不住的人。在和州刺史任上,由于該州連年遭受水災旱災,人民死亡很多,因此他廣求民瘼,訊訪疾苦,傾全力救災,嘗稱“遐思常后己,下令必先庚”。(庚,指糧食)最后終于使災情緩解了。和州與建康相距甚近,因公務忙,他竟未能往游。這次罷郡回洛陽當閑官,雖不符合自己愿望,但卻可以借此機會游覽佛寺?!肮匍e不計程,遍上南朝寺”兩句,表現了他卸任之后暫得輕松的自慰心情。南朝指東晉、宋、齊、梁、陳五朝。這五朝統治者都崇佛,其中尤以梁武帝為甚。建康為南朝都城,留下了大量佛寺,至晚唐杜牧時猶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眲⒂礤a自稱“佞佛”,從“遍上”二字,可以看出他對佛寺的巨大興趣。
全詩從山容水態,寫到游覽佛寺,在蕭瑟恬淡的境界之中隱隱透露出一種倦宦的心情,但始終不說破,故佳。
上一篇:呂溫《自江華之衡陽途中作》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劉禹錫《望洞庭》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