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澈
天臺眾峰外,華頂當寒空。
有時半不見,崔嵬在山中。
天姥山和天臺山都是江南名山,位于浙江天臺縣,天姥山在縣西,天臺山在縣南,兩山遙遙相對。天姥山高大奇險,景象萬千,歷來是游賞勝地。作者游覽了天姥山,興致無窮,于是便登上山頂,乘興眺望遠處的天臺山。
“天臺眾峰外,華頂當寒空。”首二句描寫天臺山獨冠群峰、巍峨矗立的壯闊景象。詩人站在高大的天姥山上憑高遠眺,一目千里,莽莽群山盡收眼底。巍巍天臺山就聳立在目極之處,群峰之外,華頂峰(天臺山主峰)直插寒空,遮擋藍天。“外”字從作者所站的天姥山寫到眼前的“眾峰”,再從“眾峰”寫到“天臺”,從近到遠逐層描繪出了天臺山高大壯偉的氣勢。“當”字與李白“西當太白有鳥道”(《蜀道難》)之“當”字同意,是遮擋的意思,極寫天臺山高峻挺拔、欲破青天的雄姿。前二句從縱橫兩方面展示了天臺山的遼闊和險峻,三、四句則進一步描寫天臺山云蒸霧繞的神妙景象。
“有時半不見,崔嵬在云中。”巍巍天臺山蒼郁高聳,直插藍天,有時晴空萬里,有時則又云霧彌漫,深妙莫測。“有時”一詞說明作者望山的時間很長,能觀察到天臺山的不同變化。“半不見”三字用得通俗而貼切,因為作者遠隔群山,對著遠處的高山云霧,當然無法領略到“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王維《終南山》)的細膩感受,他只能望見崔嵬云中,半不可見,高不可測。這兩句生動地描繪了天臺山云霧繚繞的雄渾空曠的壯觀景象,表現了作者驚異而又神往的情趣。
全詩著眼“望”字,從遠處和大處著墨,展現了天臺山高峻而奇妙的氣勢,生動而貼切,使人如臨其景,所以鐘惺說此篇“二十字中抵一篇大游記”(《唐詩歸》),并非溢美之詞。
上一篇:衛象《古詞》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益《征人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