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敬亭山
李 白①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②。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注釋】
①李白:見《遠別離》。
②孤云:陶淵明《詠貧士詩》:“孤云獨無依”。朱諫注:“言我獨坐之時,鳥飛云散,有若無情而不相親者。獨有敬亭之山,長相看而不相厭也。”
【詩本事】
這首詩寫于天寶十二載(753),與《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為前后之作。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縣北?!对涂たh志》云:“在宣城縣北十里。山有萬松亭、虎窺泉?!薄督贤ㄖ尽肪硪涣鶎巼骸熬赐ど皆诟潜笔?。府志云:古名昭亭,東臨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p>
【賞評】
這首短詩表面是寫獨游敬亭山的情趣,而深含之意則是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詩人以大才自負,卻懷才不遇,因感世無知音,只能與山水相親。詩中先以眾鳥飛盡、孤云獨閑來襯托自己的孤立獨處;復以山擬人,說明相看不厭者唯敬亭山而已。眾鳥與孤云相對比,山與人相比況。孤云縹緲,象征人生之意孤高渺;敬亭山兀然直立,象征人格之獨立不移、生存意態之自由自在。人唯與山相親而不厭,實緣于遺世獨立之情懷。
【詩評選輯】
①清·沈寅、朱昆《李詩直解》:此獨坐而有目中無人之景也。
②清·宋顧樂《萬首唐人絕句選評》:命意之高不待言,氣格亦內外俱作,五絕中有數之作。
③清·王堯衢《唐詩合解》卷四:首句,“此為‘獨’字寫照。眾鳥世間名利之輩,今皆得意而盡去”。次句,“此……‘孤云’喻世間高隱一流,雖與世相忘,尚有云來之跡”。末二句,“此二句才是‘獨’字,鳥飛云去,眼前并無別物,唯看著敬亭山;而敬亭山亦似看著我,兩相無厭,悠然清靜,心目開朗,于敬亭山之外,尚安有堪為晤對哉?深得‘獨坐’之神”。
上一篇:《靈隱寺》禪思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登樂游原》禪思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