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遵憲
不將褒鄂畫凌煙,颯爽英姿尚凜然。
一語沖君冠上發,有人降表寫龍箋。
此詩緊扣詩題,就黃佐廷的遺像著筆。前二句本杜甫《丹青引》“褒公鄂公毛發動,英姿颯爽來酣戰”句,盛贊黃佐廷遺像上勃發的英姿,描繪他斗志昂揚的精神風貌。唐代貞觀年間,唐太宗命畫工繪趙國公長孫無忌等24位唐初功臣像于凌煙閣上,以表彰和紀念。褒忠壯公段志玄、鄂國公尉遲恭,亦在其中。二人都是戰功卓著的名將,時稱“褒鄂”。黃佐廷雖然沒有像褒公、鄂公那樣有畫上凌煙閣的殊榮,但遺像上英姿颯爽的凜凜風采,完全能與凌煙閣上褒公、鄂公的畫像相比美。末二句,詩人面對著烈士遺像,想到國事敗壞,悲憤交集,痛心地告訴烈士,朝廷已向法國侵略者妥協投降!英靈有知,一定會怒發沖冠!“降表”,投降書。“龍箋”,龍鳳花箋的省稱,即印有龍鳳花紋的箋紙。這里指清廷的降書,清的國旗也繡黃龍。馬尾之戰后,清廷即向法國宣戰。次年(1855)3月,中國軍隊節節勝利。然而,清政府還是與法國訂立了不平等條約,其中包括許多喪權辱國的內容。故詩人斥之為投降。
此詩前后描繪烈士神態,有虛實之分。“颯爽英姿尚凜然”,是烈士遺像上的神態,是實寫。但“沖君冠上發”,則遺像上所無,是詩人的想象之辭,為虛寫。不過,這樣的虛筆,也是有現實依據的。烈士生前的英雄氣概和為國捐軀的英雄行為,都是與向侵略者妥協投降的勾當尖銳矛盾的。因此,這樣的虛,讀者雖知出于想象,但感到真實、貼切,覺得不如此就無法充分表現烈士至死不渝的愛國激情。虛實結合,使此詩的主題更為突出,藝術效果大為增強。
上一篇:王闿運《曉上空泠峽》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黃遵憲《己亥雜詩(其二十)》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