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都剌
夕陽欲下少行人,綠遍苔茵路不分。
修竹萬竿松影亂,山風吹作滿窗云。
庵,一般指尼姑所住的寺廟。贊喜庵,名不見經傳的小尼庵。作者未進庵小憩,只是“道過”,即路過而已,本詩就是寫了作者路過一個小尼庵,一時的感受。
首句是緊接題目而來,說這尼庵不在通衢大道上,又是“夕陽欲下”,傍晚時分了,路上行人極少。再一觀察,看來不僅因為“夕陽欲下”而“少行人”,恐怕平時此處行人也不多,但見“綠遍苔茵路不分”,蒼苔野草好不茂盛,又少人踐踏,綠茵把路都遮蓋了。路是小路,又少人行,易于被草苔覆蓋,這還決不是因為看不清,因為上句說:“夕陽欲下”,可見夕陽還未下,不至看不清道路。下兩句寫一陣風過處,吹得松、竹搖撼,樹影迷亂,風勢不小,很快陰云四合,將寺院籠罩了起來。這里作者點出了“山風”,可見這是一個山中尼庵。山區氣候陰晴不定,云霧隨風飄布,難怪霎時云遮霧罩了小尼庵。
那么,詩人的感受是什么呢?山中的尼庵,平時行人稀少,寺外草木蔥郁,周圍松竹成林,一種寧靜、超然世外的環境,作者路過時又正逢山風乍起,濃云四合,云氣籠罩了小廟,似乎透露出一種神秘的氣氛。這就是他的感受,寧靜、超然、神秘。這就不光是對這座尼庵的印象了,恐怕代表了他對佛教寺院的總的看法及見到寺廟特有的心理狀態。
這首小詩給予我們的,不是具體的一種見解、評論等等,而是把他的感受,用可見的形象:夕陽、行人、苔茵、修竹、松影、風、云和朦朧的小廟的相互關系與景色變換寫將出來,讓人去體會、去捉摸。這就是詩,這是一首詩意濃郁的小詩。
上一篇:許有壬《琳宮詞次安南王韻》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莫止《昭君曲》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