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昭君村
白居易①
靈珠產(chǎn)無種,彩云出無根。亦如彼姝子,生此遐陋村②。
至麗物難掩,遽選入君門。獨(dú)美眾所嫉,終棄出塞垣。唯此希代色,豈無一顧恩。事排勢須去,不得由至尊。白黑既可變,丹青何足論。竟埋代北骨,不返巴東魂③。慘澹晚云水,依稀舊鄉(xiāng)園。妍姿化已久,但有村名存。村中有遺老,指點(diǎn)為我言。不取往者戒,恐貽來者冤。至今村女面,燒灼成瘢痕。【注釋】
①白居易:見《詠史》。
②遐:偏遠(yuǎn)。陋:窮鄙。
③巴東:昭君的家鄉(xiāng)在歸州(今湖北省秭歸縣)。
【賞評】
白居易的詩向來以樸實(shí)易懂聞名,這首《過昭君村》正體現(xiàn)了這一詩風(fēng)。此詩可分三部分賞讀。第一部分從首句至“終棄出塞垣”,共八句,敘寫昭君其人其事,詩人先以兩個(gè)比喻“靈珠產(chǎn)無種,彩云出無根”為鋪墊,繼而寫出昭君“生此遐陋村”的身世。但“至麗物難掩”,是金子總會發(fā)光,故而終被“選入君門”。然而這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幸福之開端,而恰恰是禍患之開端,美麗的昭君又因“獨(dú)美眾所嫉”而“終棄出塞垣”。第二部分從“唯此希代色”至“不返巴東魂”,共八句為詩人發(fā)出的吟嘆之辭。對此白黑不可以混淆,妍媸可以顛倒的混沌世態(tài),美麗的昭君也只能長埋代北,魂留青冢了,再想回到巴東老家已然是不可能了。第三部分從“慘澹晚云水”至詩末,共十句。為詩人追昔撫今之辭,昭君的花容月貌在歷史冰冷的風(fēng)霜中早已凋零衰敗,如今只剩這座以其芳名命名的“昭君村”了,村里的老人告訴詩人,村中的美女有鑒于昭君的凄苦下場均自毀容貌,以防選入宮中而重蹈昭君的覆轍!讀罷,禁不住問一聲:美麗也是錯(cuò)嗎?
上一篇:杜 牧《過華清宮(其一)》察古觀今詩賞析
下一篇:溫庭筠《過陳琳墓》察古觀今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