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鑄
津頭微徑望城斜,水落孤村格嫩沙。
黃草庵中疏雨濕,白頭翁嫗坐看瓜。
本篇以通俗流暢的語言,生動地勾勒了一幅鄉趣圖。形象逼真,富有情致。首句“望城斜”三字尤為耐人尋味。遠看曰望,可見詩人立足處與城有相當距離,但城既依稀可見,相距也不會過遠。而“斜”字更點出了所行系村間小道,非是入城的大路。次句“格嫩沙”三字也寓意深長,“格”也就是“隔”,言詩人所處之地鄰近人煙稀少的孤村,其中還有一水之隔,因而也就更見僻靜。而一個“嫩”字,將落水后的沙灘將干未干,明凈可愛的情狀描摹出來了。句首的“水落”與前句的“津頭”相呼應,詩人似乎對流水特別有情意,“智者樂水”,這也許展示了詩人的心態吧!
三、四句述詩人漫步時所見:被雨淋濕的庵中萎黃秋草,冒雨看守瓜田的老翁老嫗,一經點染,都如在畫中,富有情味。景物不斷變換,詩人的心情卻始終寧靜、恬悅。正因有濃郁的興趣,才能觀察如此細密,在野景中感到一人一物,一草一石,均有無窮詩意。
全詩扣緊題目,一、二句表明所處既在城郊,又在村外,揭出“野”字;三、四句借景物之更易,點明“步”字。文筆簡凈,殆無長語。
當時蘇軾是詩壇宗匠,江西派更盛極一時,而詩人卻為獨立于二者之外的佼佼者。這首詩寫得自然明快,通篇不用典故,語言明白如話。“黃草”、“白頭”相映成趣,卻又不作對仗,不事雕琢,色彩也清新素淡,不為秾麗,與內容協調一致。錢鐘書說:“他最好的作品都開朗干凈,沒有‘頭巾氣’,也沒有‘脂粉氣’的。”(宋詩選注》)這一評語,本篇是當之無愧的。
上一篇:秦觀《春日》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陳師道《絕句》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