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崧·南鄉子()·南鄉子》原文賞析
江南雜詠
夔魍喧豗, 楓根潰酒紙成灰。澤國不知山國苦!
銅鼓,醉覡夜深作蠻語!
這首詞作者自己有注,寫山中瘟疫給人民帶來的苦難。秋天江南淫雨,發大水,水鄉固然被淹沒,大澇又帶來瘟疫,深山中也不能幸免。首句形容山中精怪犬工作崇,發出轟隆隆的巨響,一片恐怖! 山民無醫無藥,巫(女巫)覡(男巫)趁機活躍起來! 用楓樹上癭瘤浸酒吃,或用紙包楓瘤燒成灰吃,本是古代治某些病的土方子,“楓根”當即楓瘤之類?!侗静菥V目·楓香脂》記載:“至今越巫有得之(楓瘤)者,以雕刻鬼神,可致靈異?!蔽滓犛謱⑺窕?,用來欺騙山民。
愚昧落后的山民,有什么法子抵御瘟疫呢?他們只能求神拜佛,乞靈于職業巫覡,于是巫覡更加猖狂! 他夜敲起銅鼓,瘋狂跳躍,一直鬧到深夜,吃得酒醉飯飽,還不肯罷休! 哇哩哇啦,說些誰也不懂的鬼話來嚇人! 《世說新語·排調》: 郝隆寫了一句詩:“娵(jū 居) 隅 (yú 于)躍清池”,桓溫問: “娵隅是何物?”回答說:“蠻(南方少數民族) 名魚為娵隅”,桓溫說: “作詩那得作蠻語?”郝隆說:“千里投公,始得蠻府參軍,那得不作蠻語也! ”作者活用了這一典故,“作蠻語”並非《世說新語》的原意,而是故意說別人聽不懂的鬼話。“作”有做作意,突出了巫覡的狡猾、做作,正是作者用字精確處!
現實中,當然沒有“夔魍”?!靶Y”之聲,就是巫覡敲打銅鼓、大吵大鬧在空谷中的回響! “夔魍”就是巫覡! 首尾相呼應。詞中描寫了許多聲音,但沒有一句描寫山民的呻吟、號哭,他們病的病、死的死,只能無聲泣血而已!
順治十年 (1654) 五月下詔:天下初定,瘡痍未復,頻年水旱,民不聊生! ” (《清史稿·世宗本紀》皇帝詔書中已經承認人民無法生活。實際情況當然還要嚴重得多! 清初,戰亂尚末完全平息,隨之而來的是:高壓政策、慘重剝削,天災人禍,雪上加霜! 這就是“天朝盛世”的社會現實! 一向富庶的江南,也成了巫覡肆虐的鬼域! “澤國不知山國苦”。七個字,概括了多少人民的苦難!
上一篇:《虞集·南鄉一剪梅》原文賞析
下一篇:《陳維崧·南鄉子()·南鄉子》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