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酒令三首(其二、其三)》史湘云
史湘云
奔騰而砰湃,江間波浪兼天涌,
須要鐵索纜孤舟,既遇著一江風,
不宜出行。
這鴨頭不是那丫頭,頭上那討桂花油。
泉香而酒冽,玉盌盛來琥珀光,
直飲到梅梢月上,醉扶歸,
卻為宜會親友。
這兩首酒令選自第六十二回。前一首是史湘云在紅香圃酒席上所說,后一首(酒面)是她醉眠芍藥裀的睡語。先說前一首。“奔騰而砰湃”,出自宋代歐陽修《秋聲賦》。砰湃,同澎湃,烹湃。歐文形容風聲,這里形容波濤聲。“江間波浪兼天涌”,用唐代杜甫《秋興》八首(其一)成句。兼天,連天。“鐵索纜孤舟”,骨牌名。“一江風”,曲牌名。“不宜出行”,歷書上的話。舊時迷信宣傳,出門遠行要挑選吉利的日子,歷書上有某日是否相宜的說明。以上幾句是說,長江波濤洶涌澎湃,需要鐵索纜住孤舟。既然遇到一江大風,那就不宜出行了。酒底的“鴨頭”,是席上的菜,與“丫頭”諧音,是關人事的菜名。“桂花油”,是古代婦女用的搽發油。意思是酒席上的鴨頭,不是姑娘們的“丫頭”,鴨頭上哪會有桂花油?
后一首是湘云醉眠時口中喃喃念出的一套酒面。“泉香而酒洌”,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冽(lie),清。“玉碗盛來琥珀光”用唐代李白《客中作》詩中成句。“梅梢月上”,骨牌名。“醉扶歸”,曲牌名。“宜會親友”,歷書上的吉利話。其它為襯字。這套酒面的意思是:清香的泉水釀成清冽的美酒,盛在玉碗中閃爍著琥珀色的光澤。一直飲到月上梅樹梢頭,才將醉人扶回家。這真是與親友聚會的好時光。
史湘云是《紅樓夢》中一位別具魅力的女性。她從小父母雙亡。家業凋零,寄養于叔嬸家,嬸母待她并不好,其身世遭遇與林黛玉有點相似。但她性格開朗外向,疏俊灑脫,說話心直口快,不太瞻前顧后。席上酒令所云江中孤舟幾經風波的情景,也許是她命運的象征,不無凄涼意味。但酒底一出,隨即化凄涼為歡快、詼諧、風趣,逗得“眾人越發笑起來”,晴雯、小螺等一干人趁機反唇笑斥道:“云姑娘會開心兒,拿著我們取笑兒;快罰一杯才罷,怎見得我們就該搽桂花油的?倒得每人給一瓶子桂花油搽搽!”她就是這樣一位走到哪里就把笑聲帶到哪里的人。書中寫到她的“高談闊論”,俏語嬌音的情節,無不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而丫環們敢于當眾嬌嗔反詰這一細節,又反映出湘云平日與丫環們融洽相處的情況。
醉眠芍藥裀是曹雪芹用飽蘸感情的彩筆為湘云塑像的精彩片斷。醉意朦朧中,她自己跑到山后頭涼快,竟在“一塊青板石凳上睡著了”!當眾姐妹走來看時,“果見湘云……香夢沉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鬧穰穰的圍著他。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藥花瓣枕著。眾人看了,又是愛,又是笑,忙上來推喚挽扶。湘云口內猶作睡語說酒令,唧唧嘟嘟說:‘泉香而酒冽……宜會親友。’”作者用紅香散亂、蜂蝶鬧嚷等環境描繪為畫面作了生動的藝術渲染,烘托出湘云嬌憨俏麗的形象,和她灑脫不羈的個性。是人是花?難以分辨,如詩如畫,純真無邪。特別是她“睡語說酒令”這一細節,妙在斷斷續續,“唧唧嘟嘟”,閃爍出浪漫主義光彩,極富傳神韻致,為湘云獨特的風貌,添上了畫龍點睛的一筆:她有黛玉的直率,但不內向;有寶釵的美麗,但不老成;有尤三姐的豪放,又不同于三姐之剛毅。她不同于黛玉、寶釵、尤三姐。她就是她!真率開朗、美麗嬌憨、活潑聰明,可親復可愛!
上一篇:《酒令三首(其一)》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