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憲·浣溪沙》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diǎn)
其一
蓼岸風(fēng)多橘柚香①,江邊一望楚天長②,片帆煙際閃孤光③。目送征鴻飛杳杳④,思隨流水去茫茫,蘭紅波碧憶瀟湘⑤。
【注釋】
①蓼岸:長滿水蓼的江岸。蓼,植物名,一生或多年生草本,有水蓼、紅蓼、刺蓼多種。柚:果木名。②楚天:古代長江中下游一帶屬楚國,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③片帆:一片船帆,代指孤舟、一只船。煙際:云煙迷茫之處。④征鴻:即征雁,遷徙的雁。杳杳:幽遠(yuǎn)貌。⑤蘭紅波碧:蘭草開出紅花,波浪清碧無垠。蘭,即蘭草。又有紅蘭,為蘭草的一種,開紅色小花。江淹《別賦》:“見紅蘭之受露。”此處即指紅蘭。
【評點(diǎn)】
這是一首送別詞,作者從送行者的角度抒寫離別,因獨(dú)特的風(fēng)情別具一格。
上片寫送別時的景象。首句寫近處,蓼花繞岸,清風(fēng)送來陣陣橘柚之香,這是一幅典型的南國風(fēng)光。第二句寫遠(yuǎn)處,楚天空闊。作者的目光從下而上掃過,最后落在平視的遠(yuǎn)處,即第三句所寫云煙深處一片孤帆。這一景物揭示了送別的題旨,而行人的征帆已入煙際,極目望去,送別的深情不言而喻。可見上片寫景,景中含情。尤其末句,深得后人贊譽(yù),陳廷焯曾兩次贊道:“‘片帆’ 七字,壓遍古今詞人。”“‘閃孤光’三字警絕,無一字不為煉,絕唱也。”(《白雨齋詞評》)王國維在《張中丞詞輯本跋語》中也深許具“無有境界也”。
下片寫送別之情,但仍不離眼前景象,可謂情中有景。一、二句出以對偶,上句仍從空中作眼,寫目光隨征鴻遠(yuǎn)去,下句則由水上入筆,寫思緒隨流水,故“目送”、“思隨”都表達(dá)了依依不舍之友情。末句以景結(jié)情,寫送別的時間、景物。其“憶”字是寫銘記景物,實則也是寫銘記別情,但其婉轉(zhuǎn)曲折之妙,非直達(dá)可比,其妙處,《栩莊漫記》評:“‘蘭紅波碧’ 四字,唯瀟湘足以當(dāng)之,他處移用不得,可謂善于設(shè)色。”
詞作的構(gòu)思,可與李白名作《送孟浩然之廣陵》并駕,而景物的清麗,詞作顯然尚有獨(dú)勝之處。
其二
桃杏風(fēng)香簾幕閑①,謝家門戶約花關(guān)②,畫梁幽語燕初還③。繡閣數(shù)行題了壁,曉屏一枕酒醒山④,卻疑身是夢魂間!
【注釋】
①杏:《陽春集》作“李”。風(fēng)香:風(fēng)中送香。《陽春集》作“相逢”。閑:悠閑。一本作“間”。②謝家:即謝娘家。約花關(guān):將花關(guān)于院內(nèi)。約,收束。③幽語:私語。④山:山枕,枕頭。
【評點(diǎn)】
這首詞描寫主人公在妓家醉酒的興致歡情。
上片寫在女子家所見,桃杏風(fēng)香,梁燕呢喃,繁花爭艷,都是美好生活的陪襯,點(diǎn)染了歡樂環(huán)境。
下片寫在繡閣上所為,即興題詩,酌酒言歡,酒后沉睡,以致一覺醒來,天色將曉。但仍迷迷糊糊,疑身尚在夢境中。
全篇寫在妓家的情景,描寫有度,文筆疏朗,意境清奇,未見鄙俗之語,故亦可讀。
其三
花漸凋疏不耐風(fēng)①,畫簾垂地晚堂空,墮階縈蘚舞愁紅②。膩粉半沾金靨子③,殘香猶暖繡熏籠,蕙心無處與人同④。
【注釋】
①不耐風(fēng):即經(jīng)不住風(fēng)吹。湯顯祖謂“不耐風(fēng)”是創(chuàng)造新的詞句。②“墮階”句:落花片片,似含愁飄舞,落于階前的苔蘚上。愁紅,指落花。③“膩粉”句:涂著脂粉的臉上還沾著黃星靨。金靨子,即黃星靨,古代婦女面部妝飾。④蕙心:既指落花之心,又指閨人之心,雙關(guān)。鮑照《蕪城賦》:“東都妙姬,南國佳人,蕙心紈質(zhì),玉貌絳唇。”蕙,香草,此喻人心。
【評點(diǎn)】
這首詞寫女主人公暮春時節(jié)自傷遲暮。
上片寫落花的景象,花影稀疏,風(fēng)吹殘片,紛墜階庭。“舞愁紅”,寫落花紛飛之狀,帶有感情色彩。此時,更覺空堂寂寞了。
下片寫觀花之人,具有美人遲暮之感。她面飾不整,半著金靨,留著殘妝,黃香尚暖。她的心中別有一股滋味,是人們難以理解的。“蕙心無處與人同”一句,雖傷美人遲暮,卻蕙心獨(dú)守,寄慨頗深,雖深于情卻不能道也。
其四
攬鏡無言淚欲流①,凝情半日懶梳頭,一庭疏雨濕春愁②。楊柳只知傷怨別,杏花應(yīng)倍損嬌羞,淚沾魂斷軫離憂③。
【注釋】
①攬鏡:拿鏡子。②濕春愁:意思是雨使春愁更濃,將自然景物與人的感情聯(lián)寫,湯顯祖評為“創(chuàng)新語”。③軫:悲痛。《楚辭·九章·哀郢》:“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朝吾以行。”
【評點(diǎn)】
這首小令寫女子的春愁。
上片前二句寫動作情態(tài),攬鏡欲妝而終罷妝,無言欲淚而終久久凝情。重重心事,無限苦衷,盡在其中。第三句,“一庭疏雨”是景,“春愁”點(diǎn)題,是情之所在。而一個“濕”字,將二者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情景交融,含思綿渺,被譽(yù)為“集中創(chuàng)語之秀句”。(湯顯祖評本《花間集》卷三)從事理上講,雨怎么能濕春愁呢?然其妙正在于此句,它將春愁具體化了,如茫茫一片經(jīng)雨而濕。
下片“楊柳”二句,意思是說這些無情之物,尚能有情,楊柳知道傷離別,杏花可以證實她的嬌顏因相思而漸損。結(jié)尾一句,由物及己,更想到憂傷難言,淚沾衣襟。
其五
半踏長裾宛約行①,晚簾疏處見分明,此時堪恨昧平生②! 早是消魂殘燭影,更愁聞著品弦聲③,杳無消息若為情④。
【注釋】
①半踏:小步走。裾:衣服的前襟,也稱大襟。辛延年《羽林郎》:“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宛約:婉約,柔美的樣子。②昧平生:意思是素不相識無法向所愛之人表示情懷。昧,曖昧。③品弦聲:演奏弦樂的聲音。品,彈奏、品嘗。④若為情:如何能動情,或難以為情。若為,何為,怎為。謝靈運(yùn)《東陽溪中贈答》:“但問情若為?月就云中墮。”
【評點(diǎn)】
這首小令是男子思慕女子之作。
上片頭二句寫傍晚垂簾稀疏處,男子見到了女子姍姍步履的倩影,但恨自己與女子不相識,并為此而深感惆悵。
下片頭二句是他的幻想,要能同女子燭影共照,那時只怕連音樂聲也不愿聽了。結(jié)尾一句無限感傷,意思是與她不通信息,再深厚的感情也無法讓她知道。可見思慕之情,何等纏綿。全篇所寫,正像李冰若在《栩莊漫記》中所評論的:“會多情少,纏綿乃爾。”
其六
蘭沐初休曲檻前①,暖風(fēng)遲日洗頭天②,濕云新斂未梳蟬③。翠袂半將遮粉臆④,寶釵長欲墜香肩⑤,此時模樣不禁憐。
【注釋】
①蘭沐:指用蘭香融水洗發(fā)。初休:剛洗完。②遲日:指剛剛升起,緩緩移動的太陽。③濕云:濕發(fā)。云,喻頭發(fā)。梳蟬:梳發(fā)。蟬,指蟬鬢,古代婦女的一種發(fā)型,挽發(fā)如蟬翼。④粉臆:如涂了白粉的雪胸。臆,胸部。⑤墜香肩:指下垂的香肩。
【評點(diǎn)】
這首小令是描寫女子洗頭后嬌美的情態(tài)。
上片描寫她用蘭香滲水洗頭之后,云鬢猶濕,散披未梳的嫵媚情態(tài)。
下片寫她乍見人時的驚窘之態(tài)。詞中寫她尚未梳妝時的模樣,疏放嬌麗,更使人愛。《白雨齋詞評》道:“不禁憐”三字“真乃嬌絕。飛燕玉環(huán),無此情態(tài),真欲與麗娟并驅(qū)矣” ! 又“情態(tài)可想,風(fēng)流窈窕,我見猶憐”。李冰若亦評論說:“翠袂半遮,寶釵欲墮,形容蘭沐初休之嬌態(tài)。詞筆細(xì)膩,想亦忍俊不禁矣。”(《栩莊漫記》)
又,《草堂詩余別集》于此詞調(diào)下有題“閨思”。
其七
風(fēng)遞殘香出繡簾①,團(tuán)窠金鳳舞檐檐②,落花微雨恨相兼。何處去來狂太甚,空推宿酒睡無厭③,爭教人不別猜嫌?
【注釋】
①風(fēng)遞:風(fēng)吹送,風(fēng)傳遞。②團(tuán)窠金鳳:指簾上所繡的團(tuán)花金鳳圖。團(tuán)窠,圓形的。檐檐:搖動的樣子。③空推:指用假言相推脫。宿酒:前時所飲的酒。睡無厭:貪睡不止。厭,滿足。
【評點(diǎn)】
這首小令寫女子的妒忌之情。
上片頭二句寫繡簾的華美,烘托環(huán)境美好富麗。“落花”句,寫簾外暮春景象,落花微雨。“恨相兼”是見了景色所引起的感情變化。花易落,人易老,而情不切,為下片責(zé)怨男子作了鋪墊。
下片寫她的妒情。她埋怨男子不知在何處游冶,真是“狂太甚”;回來后,又假說因喝醉酒,貪睡不止。這等表現(xiàn),怎么不引起她的懷疑呢! 懷疑什么?不言而喻。故末句將猜疑之心一下道出,雖有恨而又不使性,一片真情在其中。對此,沈際飛評點(diǎn)得好:“真情在猜嫌上。”(《草堂詩余別集》卷一)
其八
輕打銀箏墜燕泥①,斷絲高罥畫樓西②,花冠閑上午墻啼③。粉籜半開新竹徑④,紅苞盡落舊桃蹊⑤,不堪終日閉深閨。
【注釋】
①“輕打”句:謂彈箏之聲震落燕泥。劉向《別錄》:“魯人虞公,發(fā)聲清越,歌動梁塵。”打,敲擊、彈撥。銀箏:古代樂器,如琴瑟狀,弦樂。墜燕泥,意思是彈箏之聲動聽,震墜燕泥。②斷絲:游絲、蛛絲之類。罥:掛。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③花冠:公雞,以冠借代為雞。溫庭筠《曉別》詩:“翠羽花冠碧樹雞,未明先上短墻啼。”午墻:中墻,正面的墻。④粉籜:在新竹叢的小道上,筍子一只只皮殼裂開。籜,竹筍外衣。⑤紅苞:即花苞。桃蹊:指桃樹下的路。
【評點(diǎn)】
這首小令也寫閨情。
上片寫女主人公在畫樓彈奏著動聽的銀箏,時而也傳來雞啼聲。雖有聲響,但仍有寂寞之感,反襯幽寂環(huán)境,暗托凄寂心情。
下片寫竹皮半開,紅苞盡落,俱是萬物生長之狀。對此景,她不禁嘆息起來,她已難以忍受終日空閨幽禁的寂寞生活。全篇所寫,正如俞陛云在《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中所說的:“五句雖皆寫景而字句妍煉,兼含凄寂。至結(jié)句言終日閉閨,則所見景物,徒為愁人供資料耳。”
其九
烏帽斜欹倒佩魚①,靜街偷步訪仙居②,隔墻應(yīng)認(rèn)打門初③。將見客時微掩斂④,得人憐處且生疏,低頭羞向壁邊書⑤。
【注釋】
①烏帽:即烏紗帽。隋唐時代貴者多著烏紗帽,其后上下通用,亦為閑居者的常服。佩魚:唐代五品以上的章服,按品級的不同,分別佩戴金、銀、銅制成的魚作為飾物,叫佩魚。②仙居:此指娼妓的居處。③打門初:即剛剛敲門。④掩斂:斂起面容,指含羞情態(tài)。⑤“得人”二句:意思是說她得到了人的憐愛時,還是那副怯聲怯氣的樣子,低著頭,含著羞,面向壁上的字。
【評點(diǎn)】
這首詞描寫娼門冶游。
開始首句敘寫男子裝束,雖為官員,但到了“北里”游冶處,也不那么講究了,“烏帽斜”、“倒佩魚”,極寫灑脫不恭之狀。“靜街”一句,寫做這等事,還是隱蔽點(diǎn)為好,故言“偷步”。“隔墻”句,是說明女子一聽到敲門聲就知道了,可見此男子為常客。
下片寫女子的情態(tài),三句分三層:先是“微斂”,再是“生疏”,后是“羞向”,細(xì)膩入微,嬌羞之態(tài)可掬,但并不猥瑣淫蕩。《白雨齋詞話》評道:“迤邐寫來,描寫女兒心性,情態(tài)無不逼真。”藝術(shù)魅力極為強(qiáng)烈。
《孫光憲·浣溪沙》花間集鑒賞大全
上一篇:《顧夐·浣溪沙》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diǎn)
下一篇:《毛熙震·浣溪沙》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