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河傳》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
其一
江畔,相喚,曉妝鮮②。仙景個女采蓮③。請君莫向那岸邊。少年,好花新滿船。紅袖搖曳逐風暖,垂玉腕,腸向柳絲斷④。浦南歸?浦北歸?莫知⑤。晚來人已稀⑥。
【注釋】
①《河傳》:《碧雞漫志》卷四引 《脞說》云:“《水調河傳》,隋煬帝將幸江都時所制,聲韻悲切。”作為詞調始見于此。② “江畔”三句:江邊采蓮女相喚,其曉妝鮮艷。③ “仙景”句 :謂那女子在仙境般的美景中采蓮。個女,那個女子。④ “紅袖”三句:采蓮女的紅袖迎著暖風搖曳飄動,采蓮時垂下如玉的手腕,她的心已飛向少年所在的柳蔭之處。柳絲,指少年停留之處。⑤ “浦南歸”三句:這是采蓮女見少年后的感情變化,已被情緒所迷,不辨歸宿,即想,從南浦回家?還是從北浦回家?主意難定。又解:指采蓮女不見少年,猜想他是從南浦回去呢?還是從北浦回去呢?不知道。⑥ “晚來”句:已近傍晚,人越來越少了。
【評點】
這首詞寫采蓮女對青年的傾慕。
上片開頭四句勾勒江南清晨中的采蓮少女,景美、人更美。后三句筆鋒轉至青年,為船夫指引之詞。兩層之間,似斷實聯。
下片三句筆墨又落到采蓮女,重彩點染她們于和風吹拂、柳絲蕩蕩之中紅袖搖曳、玉腕戲波的動人形象,并巧妙點出對青年的傾慕,魂牽夢繞。
其二
湖上,閑望,雨蕭蕭,煙浦花橋路遙,謝娘翠娥愁不銷①。終朝,夢魂迷晚潮。蕩子天涯歸棹遠,春已晚,鶯語空腸斷②。若耶溪③,溪水西,柳堤④,不聞郎馬嘶⑤。
【注釋】
① “煙浦”二句:是指望著煙霧籠罩的湖邊花橋,更覺路途遙遠,謝娘此刻愁緒縈繞,翠眉緊蹙。謝娘,這里指游春女,或泛指思婦。② “蕩子”三句:意思是離家之人遠在天涯,將要回來的船離此地是多么遙遠啊! 春已暮,聽鶯語聲聲,使思婦空斷腸。蕩子:謂久行在外,流蕩忘返者。歸棹,歸舟,以棹代船。③若耶:本作若邪,水名,在今浙江省紹興縣南,西施曾浣紗于此。④柳堤:溪水西邊之柳堤,郎君馬行經處。⑤嘶:馬鳴。
【評點】
這首詞寫蕩子不歸,思婦惆悵之情。
上片寫思婦游春消愁愁更愁。“閑望”、“愁不銷”,為情愁;煙雨迷蒙,花橋路遙,為景愁;“夢魂迷晚潮”,則將情與景并在一起,尤為警絕。
下片寫苦苦懷人情。望溪水,“蕩子天涯歸棹遠”;望柳堤,“不聞郎馬嘶”。懷人之心何切! 思念之情何苦! 全篇愁怨之情頗深,思念之切更見怨恨,情致格外婉轉纏綿。
本詞在形式上亦具特色,二、三、四、五、七字句,“錯雜用之,故聲情曲折婉轉,或斂或放,真似 ‘大珠小珠落玉盤’ 也”。(唐圭璋《唐宋詞簡釋》)徐士俊評點:“或兩字斷,或三字斷,而筆致寬舒,語氣聯屬,斯為妙手。”(《古今詞統》卷七)形式獨特、美妙,風格雋永。
其三
同伴,相喚,杏花稀。夢里每愁依違①,仙客一去燕已飛②。不歸,淚痕空滿衣。天際云鳥引晴遠,春已晚,煙靄渡南苑③。雪梅香,柳帶長。小娘,轉令人意傷。
【注釋】
①依違:形容聲音忽離忽合。曹植《七啟》:“飛聲激塵,依違厲響。”此指人間的離合聚散。②仙客:鶴的別稱。宋人《談苑》:“李昉畜五禽,白鷴曰閑客,鷺曰雪客,鶴曰仙客,孔雀曰南客,鸚鵡曰西客。”③ “天際”三句:見云鳥飛于天際,越感晴空遼遠,春已暮,煙云中渡過南苑。云鳥,天間飛鳥。引晴遠,使人覺得晴空遼遠寬闊。“晴”與 “情”諧音,是雙關語,“引晴遠”含有將情感引到遠方之意。
【評點】
這首詞寫女子對情人的懷戀。
這是一首相思詞。上片寫行人一去不歸,家人空灑相思淚。詞中不直接說身為離愁苦,只道 “夢里每愁依違”;不直說行人離去,只道 “仙客一去燕已飛”。以虛寫實,以鳥寫人,主人公相思之苦尤為感人,并從同伴談話中表達相思之情。寫在杏花凋落的時候,同體相招,互訴心曲,是女主人公的獨白 ;她在夢里都十分擔心相聚又散,這是想象。而現實是情人遠行,如鶴去,如燕飛,音訊不歸,聚首談何容易,只有空留淚痕沾巾,可見思念情切。
下片專寫女主人公相思怨情。作者將情與景融合在一起,見天際云鳥而情跡遠去,見柳帶長而將期盼之情推進一層,怨恨之深自可想見。由念而怨,自怨自傷,恨己不如鳥,高翔遠引,追隨情人。春晚煙深,梅香柳長,一春已過,情不歸,令人神傷。
《河傳》三首,句式錯落,節奏活潑,句斷而意不斷。陳廷焯曾評點:“《河傳》一調,最難合拍,飛卿振其蒙,五代而后,便成絕響。”(《白雨齋詞評》)
《溫庭筠·河傳》花間集鑒賞大全
上一篇:《毛文錫·柳含煙》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
下一篇:《韋莊·河傳》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