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慈銘1
(同治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壬午。聞永定河又決數十丈2,文安被災尤甚3,而合肥相國方疏報永定河大工合龍獎敘員弁4,又奏清苑縣知縣李逢源、廣平府知府長啟均報境內麥秀兩歧5,繪圖呈祥。一時士論,頗籍籍焉6。
1 李慈銘(1829-1894):字炁(qì)伯,號莼客,清代文學家,有《柯山漫錄》《越縵堂日記》等。本文選自《越縵堂日記》。2 永定河:發源于河北省西北部,流經北京,至天津人海河。3 文安:縣名,今屬河北省。4 合肥相國:指李鴻章,他是安徽合肥人,舊有以籍貫稱人的習俗。時李鴻章任相國。疏報:上疏報請。合龍:修復堤壩,封口截流。員弁(biàn):低級官員。5 麥秀兩歧:一株麥子長兩穗,封建時代官吏常以此作為祥瑞,討好皇帝。6 籍籍:議論紛紜。
【析點】 河堤決口,水災嚴重,民不聊生。但作為相國的李鴻章卻隱瞞不報,只報大壩合龍之功,“麥秀兩歧”之瑞,寥寥數語,便暴露了清末社會政治的黑暗和吏治的腐敗。“一時士論,頗籍籍焉”一語,道出了輿論的向背,也道出了作者的情感傾向
上一篇:《趙人患鼠》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跋《花間集》》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