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寥落(雙聲)悲前事,支離(疊韻)笑此身1。愁顏與衰鬢2,明日又逢春3。
詩極平易而真至動人,故多能口誦之。
【校記】
1.支,《全唐詩》一作“羈”。
2.愁,《全唐詩》一作“衰”;衰,《全唐詩》一作“愁”。
3.又,《全唐詩》一作“去”。
【箋釋】
[石頭驛] 在今江西新建縣贛江西岸。《水經注》卷三九“贛水”:“贛水又徑郡北為津步,步有故守賈萌廟……水之西岸有盤石,謂之石頭,津步之處也。”詩題,《全唐詩》卷二七三注:一作“石橋館”。
[萬里未歸人] 梁武帝《子夜四時歌·冬歌》:“一年漏將盡,萬里人未歸。”
[支離] 流離,流浪。杜甫《詠懷古跡》其一:“支離西北風塵際,飄泊東南天地間。”
【輯評】
《瀛奎律髓》卷一六方回評:此詩全不說景,意足辭潔。何焯評:結渾成。
《四溟詩話》卷三:余偕詩友周一之、馬懷玉、李子明,晚過徐比部汝思書齋,適唐詩一卷在幾,因而披閱,歷談聲律調格,以分正亦。汝思曰:“聞子能假古人之作為己稿,凡作有疵而不純者,一經點竄則深成。子聊試筆力,成則人各一大白,否則三罰而勿辭。如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詩云:‘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此晚唐入選者,可能搜其疵而正其格歟?”予曰:“觀此體輕氣薄如葉子金,非錠子金也。凡五言律,兩聯若綱目四條,辭不必詳,意不必貫,此皆上句生下句之意。八唏意相聯屬,中無罅隙,何以含蓄?頷聯雖曲盡旅況,然兩句一意,合則味長,離則味短。晚唐人多此句法。”遂勉更六句云:“燈火石頭驛,風煙揚子津。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萍梗南浮越,功名西向秦。明朝對清鏡,衰鬢又逢春。”舉座鼓掌笑曰:“如此氣重體厚,非錠子金而何!”
又:梁比部公實曰:崔途《歲除》詩云:“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觀此羈旅蕭條,寄意言表。全章老健,乃晚唐之出類者。戴叔倫《除夜》詩云:“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此聯悲感久客,寧忍誦之。惜通篇不免敷演之病。
《詩藪內編·近體上·五言》:司空曙“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戴叔倫“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一則久別乍逢,一則客中除夜之絕唱也。李益“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絕類司空;崔途“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絕類戴作,皆可亞之。
《唐風定》卷一四:言情刻露,無盛唐渾厚氣。
《詩源辯體》卷三五:茂秦好竄易古人詩句,果于自信。如錢仲文《送李評事》、白樂天《昭君詞》,竄之誠當;如岑嘉州《犍為作》,自不必竄;至子美《少年行》、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皎然《啼猿送客》、鄭谷《淮上與友人別》,不免點金成鐵矣。
《而庵說唐詩》卷一五:“旅館誰相問”,是無人在側,一問度歲之況。“寒燈獨可親”,只有一寒燈相對。“親”字妙,燈卻對我,我卻不堪對燈,但旅館迫窄,無一步可移之處,只得向燈而坐,似覺可親。“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此十字真使人墮淚。若謂在他日他夜,卻也罷了,獨今夕是除夜,除夜該在家,而卻在萬里之外,所以無人相問,與燈親近也。“寥落悲前事”,因此寂寥,腹中車輪轉,提著前日已往之事,為之生悲。“支離笑此身”,殊覺此身,支支離離,無處安放,不免又要好笑。所謂哭不得而笑也。“愁顏與衰鬢”,愁則容顏憔悴,衰則鬢毛斑白,全然看不得。“明日又逢春”,索性是除夜也罷了,明日新春,卻只是這個顏鬢,如何而可!以明日結,妙。此是出路法,不可不知。
《載酒園詩話·改古人詩》:近世謝山人茂秦尤喜改古人詩……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曰:“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首聯寫客舍蕭條之景,次聯嗚咽自不待言,第三聯不勝俛仰盛衰之感,恰與“衰鬢”、“逢春”緊相呼應,可謂深得性情之分。反謂“五言律兩聯若綱目四條,辭不必詳,意不必貫,八句意相聯屬,中無罅隙,何以含蓄。”遂改為“燈火石頭驛,風煙揚子津。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萍梗南浮越,功名西向秦。明朝對青鏡,衰鬢又逢春。”只圖對仗整齊,堆垛排擠,有詞無意,何能動人?真所謂膠離朱之目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崔途張喬張蠙》:崔途、張喬、張蠙皆有入情之句。如……崔《除夜有感》:“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讀之如涼雨凄風颯然而至,此所謂真詩,正不得以晚唐既薄之。按崔此詩尚勝戴叔倫作。戴之“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已自慘然,此尤覺刻肌砭骨。
《唐詩合選詳解》卷六:除夜之感,莫甚于旅館寒燈之下。蓋一年將盡,萬里未歸,已覺無聊,況萬事寥落,此身支離,衰謝逢春,愈難堪矣。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一一:應是萬里歸來,宿于石頭驛,未及到家也。不然,石城與金壇相距幾何,而云萬里乎?
《唐宋詩舉要》卷四吳汝綸曰:此詩真所謂情景交融者,其意態兀傲處不減杜公,首尾浩然,一氣舒卷,亦大家魄力。謝茂秦乃妄刪改,真可笑也。
上一篇:《聞顏尚書陷賊中》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湘南即事》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