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這是高適在客中送朋友遠去的贈別詩。詩中有濃烈的感情,也有時代特有的昂揚的男兒氣概。
詩一開始就把行人與送別人的境況寫明了。李侍御要遠赴安西,即將跨馬出行,足可為一“行子”。然而為李侍御送行的高適,卻乃是客中送客。王勃的“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用來說明此處送別,也是極為精當的,但這已是被公認的寫法,不能重復了。高適則用“飛蓬”比喻自己,恰切地表明了分手時的雙方處境。高適在此雖然是客中送客,但他比起赴安西的朋友,畢竟還是近客送遠客,而他的“金鞭指鐵驄”,正顯示了李侍御的此次遠行特點。他要到西北前線去覓取功名,那里不是安樂溫柔的處所,只要看看朋友所騎的身披鐵甲的戰馬,就可以想象未來的情景了。高適有在邊塞生活的具體經歷,他對于李侍御此去安西,心中想了很多,如象那里地域遼遠,景物荒涼,征戰艱險,歸來不易,等等,但是這些話題,在此時此刻,雙方都不愿觸及,雖然彼此心中都是非常明白的。所以餞別席上的一對朋友,盡管都積極地談著功名的追求,但是連連對飲的杯中,卻不知盛裝著多少未言的心事,高適特別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他每勸朋友更盡一杯酒的時候,他就感到是在表露著一分心事。王維送別元二使安西,在客舍中是以“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語言相勸多飲,那是深情有聲地送別對飲;這里把未有明言的心事注入杯中,深情而無聲地對飲,兩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人生的悲歡離合皆莫能免,有作為的人總是審時度勢,正確積極地對待這些情況。在此寫詩送別的高適,他顯示了深情卻不頹然的態度,抒發了進取有為的英雄襟抱。所以高適對于朋友的遠去雖然非常惜別,也有很多未有說出的話,但他能以報國精神振作別情,一掃惆悵情調,而變得昂揚挺拔,給人以鼓舞之志。“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這里功名是有價值的,因為它并不是利己的出路,而是遠去為國家之干城,阻塞敵寇的進犯,所以此別雖然是一去遙遠的燕支山外,一在太白山東的長安,但也不必為此傷情,他提醒朋友:腰中的寶刀滿系著壯心遠志,日后要看它有多少雄風威力了。唐人送別詩中寫歧路分手時悲不勝悲者很多,寫難舍難分者很多,寫別后不忘者很多,寫后會有期者很多,寫囑語曠達者很多,并且多有名篇名句,但寫“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者,唯高適一人而已!
上一篇:馬致遠《天凈沙·秋思》詩意|閱讀答案
下一篇:鮑照《擬行路難》詩意|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