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草色遠萋萋,久客將歸失路蹊1。暮雨不知涢口處2(安陸),春風只到穆陵西3。孤城盡日空花落,三戶無人自鳥啼(安陸)。君在江南相憶否,門前五柳幾枝低?
【校記】
1.失,《全唐詩》一作“問”。
2.涢,《全唐詩》一作“須”。
3.只,《全唐詩》一作“共”。
【箋釋】
[安陸] 《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七“安州”:“春秋時鄖國,后為楚所滅。漢為安陸縣,高帝六年分南郡置江夏郡于此,領縣二十四。后漢移理沙羨……江夏郡自后漢末當吳、魏二國之境,永嘉南遷后又當苻秦、石趙與東晉犬牙為界,自后魏、周、隋與宋、齊、梁、陳交爭之地……故漢所理江夏郡前書多言在安陸……據山川言之,此城南近夏水,余址寬大,則前漢江夏郡所理也。宋武帝分江夏置安陸郡,后魏大統十六年改為安州。”安陸乃安州治所。安陸縣,“本漢舊縣,屬江夏郡。隋改屬安州。其城三重,西沈涢水。”此詩當系大歷三年(768)劉長卿奉使淮西時所作。
[失路] 屈原《九章·惜誦》:“欲橫奔而失路兮,堅志而不忍。”
[涢口] 亦作“鄖口”。《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七“安州安陸縣”:“涢水,故清發水也,西北自隨州流入注于沔,謂之鄖口。《春秋》‘吳敗楚于柏舉,從之,及于清發’,是也。”
[穆陵] 穆陵關。《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七“黃州麻城縣”:“穆陵關,西至白沙關八十里,在縣西北一百里,在州北二百里,至光州一百四十九里。”安州北接申州,嘗受亂軍騷擾,穆陵關以東諸州則未受波及。
[三戶]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此處意謂戰后人煙稀少的荒涼景象。
[五柳]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輯評】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卷二:(前解)“草色凄凄”自是新年景物,今隨手卻先下一“遠”字,便知此是歸客問路之眼色也。三、四,言適遭泥雨,未抵鄖口,即日風光,滯在穆陵。此正詳寫一之“遠”字,言去家尚隔如許道里,而二之“問路溪”字,亦盡于是也。(后解)前解寫次安陸,此解寫寄友人。五、六,孤城花落,三戶鳥啼,非再寫安陸荒涼也。先生正言,我當此況,那不憶君?特不審君亦憶我否耳!蓋言君雖憶我,然烏乎知我之花落鳥啼?亦猶我今憶君,而不知君之門前五柳也。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一四:“春風只到穆陵西”,言此處春光緩到,因地偏也。“三戶無人自鳥啼”,《史記》:“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昭昧詹言》卷一八:起二句點敘時令行歷,所謂詩柄也。三、四寫地與景。德安府本鄖子國,隋改鄖州為安陸。安陸北與河南信陽州接,三關在此。木陵,他本皆作“穆”字,誤;穆陵在齊,與此無涉。姚先生云:“肅、代之際,江、淮間有劉展、袁晁之亂。木陵以東,光、黃、舒、廬,蓋苦兵擾,不識春和矣。其西則差安靖,故有第四句。”五、六切安陸景與事。六句皆自述,收點寄友,一比不漏。
上一篇:《北歸入至德州界逢洛陽鄰家李光宰》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