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一角西峰夕照中,斷云東嶺雨濛濛。
林楓欲老柿將熟,秋在萬山深處紅。
這是丘逢甲山村即景組詩中的一首。詩的著眼點不在村,而在山,即不是寫村中景象,而是寫村的四周環(huán)境,即山的景象。
從遠處望,這個村子的東西兩面都有高山為屏。當時,西面山峰的一角尚留夕陽殘照,而東面山嶺之巔卻云靄聚集,細雨濛濛。斷云,即截斷于嶺上的云片,這種西邊日出東邊雨的景觀,與王維《終南山》中所寫的“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不同。它沒有那種高峻蒼莽的氣勢,但卻別有一番風情。它一方面表現(xiàn)了南國初秋陣雨的特有氣象,一方面表現(xiàn)了村子東西高山距離之遠。置身如此環(huán)境之中,自有一種與外界隔絕的清寂之感了。但放眼山上,林木總總,楓樹柿樹在秋天到來之際,競先放紅,以至于深山紅遍,秋色引人。楓樹是長年生的喬木,“老”,即成熟的意思。指葉子經霜即漸變紅色。杜牧有“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名句。吳融《紅葉》詩寫道:“露染霜干片片輕,斜陽照處轉烘明”,就畫出了夕照之下楓葉火紅的一片景象。丘逢甲此詩的楓林晚照遠景正可與之媲美。但此詩除了寫楓林之外,還寫了柿林。柿樹是長年生果樹,葉子呈暗紅色。當它長到能結果的樹齡時,到了秋天,柿果逐漸由青轉紅,變得成熟。這樣,柿樹與楓樹在深山之中就紅成一片,這比之單寫楓樹之詩在內容上又另有一番境界可觀。
秋天,在許多詩人筆下都呈現(xiàn)出蕭殺落寞的景象。這一方面是因為從總體上說秋景確實不如春景嫵媚,另方面也由于自宋玉以來文人多悲秋的傳統(tǒng)影響。但在古代詩苑之中,也有的作品把秋色描繪得壯麗優(yōu)美甚至勝于春色的,這一方面是因為秋天也確有一些獨特的勝景,另方面也由于詩人有獨特的感受。這首詩正是詩人在山村即景中抓住了秋天的獨特勝景,融進了獨特的感受寫成的。
上一篇:李白《少年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周實《睹江北流民有感(三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