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藏煙樹,巖扉晝不扃。
日高花散影,風定竹無聲。
稚子添香火,閑僧閱藏經。
新詩吟未就,獨向殿階行。
這是一首含有禪意的紀游詩,記述了洞嶺寺所見場景以及由此引起的恬靜愉悅與逸興詩情。
前四句寫景。首聯“古寺藏煙樹,巖扉晝不扃。”先寫從塵世向洞嶺寺遠望所見。一座古老的寺院掩藏在云煙繚繞的深林之中,那石砌的寺門白天敞開著,引人進入寺內尋奇探勝的興致。
頷聯“日高花散影,風定竹無聲。”寫寺院所見。詩人跨入佛門,只見太陽高高升起,仿佛萬道佛光高照禪院。地上花影散亂,可知院內花木參差。風已停止,翠竹青青,一一靜立,闃寂無聲。所謂“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景德傳燈錄》)正是這種境界。佛門本是空門,詩人置身其中,頓覺清爽宜人,塵心受到滌蕩。這兩句詩簡潔、形象、生動地描繪出正午的景象。
頸聯“稚子添香火,閑僧閱藏經。”抒寫人事。幼稚的行童在佛寺里添加香火,悠閑的長老在閱讀佛家的藏經。“稚子”,指寺院里服雜役的行童。“香火”,佛徒必須每日炷香禮佛,稱作行香。“藏經”,佛教經書的總稱,又名一切經,或稱大藏經,簡稱藏經、佛經或釋藏。一個“閑”字,見出老僧神態安詳,心情怡然自得。
以上六句,用移步換景的方法,由遠而近,由外及內,描繪了洞嶺寺所見環境景物和人事。這種幽深寂寥的生活場景,此番超脫靜逸的生活態度,令詩人身臨其境,百慮為之一空,逸興詩情,油然而生。于是興致勃勃地吟著新成的詩句,沿著臺階邁步走向大殿。故末聯稱“新詩吟未就,獨向殿階行。”
此詩一大特色是在詩人行進之中吟成,順著時間和入寺進程,展開對環境和人物的描繪,有著真實的動感,使人如臨其境,詩人的感情也很自然地傳達給了讀者。這種既無爭斗也無喧囂的平寧淡泊的生活,正是那既靜且空的禪的世界,讀罷給人一種安閑靜謐之感,這或許就是禪詩的魅力所在吧。
上一篇:禪詩《游棲霞寺》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游靈鷲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