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商調〕金絡索掛梧桐》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詠別(其二)
一杯別酒闌,三唱 《陽關》 罷,萬里云山兩下相牽掛。念奴半點情與伊家,分付些兒莫記差。不如收拾閑風月,再休惹朱雀橋邊野草花。無人把,萋萋芳草隨君到天涯。準備著夜雨梧桐,和淚點常飄灑。
高明的《琵琶記》被稱為“古今傳奇之祖”,同時,他又是一位散曲作家,其作亦頗有風致。這首詠別之曲可為代表。
曲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女子。由于某種原因,情人今天就要離她遠去。在餞別的酒宴上,女子依依難舍,于是希望杯中別酒不要很快喝干,又希望“唱到《陽關》,休唱三疊”(劉庭信〔雙調〕折桂令),總之是希望分別的時刻來得越遲越好。這是一種幻想,正反映出女子的癡情。但現實竟是如此無情:一杯別酒將盡,三疊《陽關曲》已唱完,情人即刻就要啟程,女子內心立刻產生了一種無法緩解的痛苦,想到別后云山萬里,天各一方,不知該如何牽腸掛肚,朝暮相思! 于是她又一次向情人鄭重叮囑:我的全部愛情都已奉獻給你(曲中“半點情與伊家”,意為一星半點之情均已搜羅無遺,和盤托出),對于我的情意,你要時刻銘記在心,再也不要到外面去吟風弄月,惹草沾花了! “雀橋邊野草花”系劉禹錫《烏衣巷》詩中成句,高明隨手拈來,用以借指風月場中的野草閑花,既貼切,又風趣。應當說,女子的這種擔心,不是毫無理由的。因為情人是孤身在外,無人陪伴,如果用情不專,那是會橫生枝節的。所以女子嘆道:“無人把,萋萋芳草隨君到天涯。”此語含義有二:情人遠去天涯,只有萋萋芳草一路陪伴;但由這萋萋芳草,情人也應當時時想到在家的“奴”。五代牛希濟的《生查子》詞不是由羅裙與芳草同為綠色產生聯想,寫下了“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的美妙詞句嗎? 那么,由“芳草”而憶及“綠羅裙”,也應當是十分自然的。只要“伊”的心中時時有了“奴”,那自然就不會背棄前盟,另覓新歡。而我在家,是無時無刻不思念著你的。只要你一天不歸來,我總是要為你一掬相思之淚的。“準備著夜雨梧桐,和淚點常飄灑”,從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化出,寫來情思纏綿,婉轉動人。
作品截取別宴將散、啟程在即的一個片斷,但思路卻由此擴展開去,將別時依戀、別后相思之種種情貌囊括無遺,而女主人公之多情、癡情、深情也由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上一篇:《李邦祐·〔雙調〕轉調淘金令》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詩經·東門之楊》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