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偶成》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
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
作為婉約派的代表作家,李清照的詞纏綿凄惻、哀婉動人,但她為數不多的詩,卻因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樣的千古絕唱而給人以粗獷豪放的印象。其實,清照詩中也不乏委婉纏綿之作,《偶成》就是其中一首,詩人在這首悼亡詩中抒發了自己對亡夫刻骨銘心的相思之苦。
詩的開頭就是對過去愛情生活的追憶。“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向人們展現了詩人和愛夫過去琴瑟相偕的恩愛時光。李清照和趙明誠的愛情,歷來為人們所稱頌,他們不只是愛得誠摯濃烈,難分難解,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愛情是建立在共同的愛好和志趣上。他們一起賦詩作畫、漫游在美妙的精神境界之中。這在李清照的《金石錄序》中就有過描述:“每獲一書,即共同是正校勘,整集簽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正因為如此,他們的愛情之摯,情感之深,少人堪比,當然是“生怕離懷別苦”了。“人未登程,情已不堪。”即使是小別暫離也落魄銷魂,也正如詩人在《醉花陰》中說的那樣“人比黃花瘦”。詩人作《偶成》時,趙明誠已告世十余載,但詩人對亡夫的思念無時無刻不縈繞在心頭。春去秋來,花開花落,年年景色雖相似,但昔時攜手共游的時光再也不能復得,這怎不使人痛徹肺腑,肝腸欲斷?
這首詩的語言非常樸實,然而就是這些不加雕飾的詞句卻造成了特有的凝重氣氛和攝人心魄的力量。歷經滄桑回首之時,昔日的幸福和歡樂,今日的孤獨和凄涼交織在心頭。詩人雖是在淡淡地訴說,內心卻是在重重地嘆息,詩人的語調是平緩的,但我們分明可以想見到她內心洶涌的感情波濤! 第三句“今看花月渾相似”中的“渾”字分量很重。果真“渾相似”嗎? 不! 花和過去一樣美,月和過去一樣圓,而人卻無法和過去相比了。過去是蝴蝶成雙,今日是孤鴻哀鳴。詩人已不是過去的清照,她不僅失落了幸福甜蜜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沒有了朝夕相處的愛侶,真是“年年花相似,歲歲人不同”啊! 在這里,作者以字面上的“渾相似”表達她“不相似”的內心情感和自身境況,從而順理成章地轉入“安得情懷似往時”的情感抒發。“安得”二字力透紙背,表現出詩人難以言狀的傷慟之情。詩中兩次提到“花月”,我們在“花月”的重復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有意把一腔酸楚的死別之苦置于美好的情景之下;從而構成強烈的環境和情感的反差,給全詩籠上一層悲凄的氛圍。我們不妨作一個比較。作者另有一詞曾這樣寫道:“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南歌子》)很明顯詩和詞的構思和意境都十分相似,但詞所傳遞出的氣勢和情感遠不如詩強烈。為什么?關鍵在于詞用的是一個陳述句,即“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而詩用的則是反問句,句尾不是問號而是感嘆號,足見詩人感情之強烈。“安得”也不只是普普通通的問句——“怎么可能”,而是完全的否定,即“再也不可能”!
本詩雖題為《偶成》,但并非成于偶然之間。詩人對亡夫的深深思念長期郁織、積淀在心頭,偶觸花月便迸裂而出。它只是作者悲苦凄涼心境的一點點流露,猶如受不了重壓偶爾擠出來的小筍尖。但只要看到這個小小的筍尖,人們就會想到埋藏在大地深處的無數的筍子。同樣,我們從李清照偶爾流露的懷舊之情中,也可體會到埋藏在她心靈深處的無以言表的悲哀。“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江城子》)最苦相思! 難訴相思!
上一篇:《王維·伊州歌》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