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倪瓚·對酒》原文賞析
題詩石壁上,把酒長松間。遠水白云度,晴天孤鶴還。虛亭映苔竹,聊此息躋攀。坐久日已夕,春鳥聲關關。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寫作者在松林間相對飲酒時的所見所感,風景優美動人,詩意清新恬淡,語言流暢自然,這是倪瓚頗具代表性的詩作之一。
詩題是《對酒》,飲酒的顯然是兩個人,一個是作者自己,另一個當然是與他志趣相投的朋友。開始兩句用倒裝筆法,交待了飲酒的地點、環境和行動。在風和日麗的春天,他們選擇了山上的松林,相對而飲。與第三句“虛亭”聯系起來看,他們是坐在“長松間”的亭子里,周圍是高大的松樹,枝柯相交,濃蔭蔽日,這是多么幽靜而又雅潔的所在!志趣相投的朋友在這樣的環境相對舉杯,是何等無拘無束,悠然自得,一定是兩人對坐,“一杯一杯復一杯”了。他們乘著酒興,開懷賦詩,然后把新詩寫到亭邊的石壁上,在醉墨淋漓中留下日后的紀念,這又是何等富有雅興的行為!開篇兩句,作者以形象、精練之筆,把人物、行動和環境交融在一起,通過生動傳神的描寫,把對酒表現得情趣盎然,十分動人。
然而,以下六句,作者卻不再寫“對酒”了,而是在收縱變化中,寫在亭中見到的清新明麗的春景。這原因,一是開始兩句已經把對酒的主要活動交待清楚了,無須膠著題目,再作冗贅描寫;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歐陽修《醉翁亭記》),這才是本詩所要突出的重點。因而,作者在開始淡掃一筆之后,就立即掉開筆鋒,以較為細致之筆,來描畫那眼前迷人的風光。
“遠水”兩句,先是一縱,把視線從“長松間”轉向遠處、高處。從亭子里穿過長松望去,遠處無邊的春水一片碧綠,其中倒映著悠悠飄浮的白云;在晴朗的藍天中,一只白鶴正從遠處飄然飛還。這兩句,遠水共晴天相映,白云與孤鶴齊飛,是一幅多么開闊、淡遠的畫圖! 接下來兩句,作者又巧妙地從上句的 “還” 字,把描寫的筆觸收回到亭子中。“虛亭”有兩層意思: 一是言其高,仿佛亭子是在虛空之中; 二是亭子四面無壁,周圍的景物可以直視無礙,似乎亭子已然不復存在,而與風景融而為一了。那滿地青苔和萬竿修竹,一齊映入“虛亭”,作者不禁為這無邊的綠色而陶醉,感到心滿意足,于是發出了 “聊此息躋攀” 的感嘆。這里的風光如此美好,還要再往哪里去攀登呢?還是在這里歇息的好。從最后兩句看,作者的確沒有再“躋攀” 了,他們一直在“長松間”,在“虛亭里”,坐到太陽西斜,那夕陽的余暉返照在松林的青苔上,抹上了一層朦朧、幽美的色彩,這里的景色變得更加美好了。此時,投林的鳥兒紛紛從山外歸來,“關關” (鳥叫聲,語出 《詩經·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地鳴叫著,相呼相喚,共同尋找歸宿之所。這兩句顯然是從陶淵明《飲酒》 詩“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中化出,但卻運化無跡,十分自然,蘊涵了豐厚的意味。全詩在這里自然結束,啟人遐思。這六句既有對風景的描繪,又有作者的感嘆,把寫景與抒情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在描寫中,有訴諸視覺的各種物象和色彩,也有訴諸聽覺的鳥聲,描寫得細致而又豐富。筆墨不斷變化,遠近高低,控縱有度。這一切,交織得如此和諧,它與整個詩的安閑、恬淡、清新的意境,達到了高度完美的統一。
這首五言古詩的形式十分精巧,乍一看來,好像是五言律詩。自然,由于它的平仄不合律詩的粘對原則,只能算是“五古”詩體。但是,在古詩中卻摻進了近體詩的因素。首先是在詩中安排了一些合律的句子和基本合律的句子,例如 “遠水” 二句合律,“題詩”二句和“虛亭”二句也基本合律,這樣,讀來在聲情上就自然有一種律詩的精致感與和諧感。其次,開始四句,在詞性的對偶上銖兩悉稱,十分工巧,因而使它更像律詩。這些,把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形式交叉融合,而形成一種非近非古、亦近亦古的新的樣式,在自然質樸中不乏人工的精美,在雕刻錘琢中又有自然之態,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雖非獨創,卻也頗具新意。
上一篇:古詩《查慎行·寒夜次潘岷原韻》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黃景仁·將之京師雜別》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