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
【原文】
三皇為皇,五帝為帝[1]。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2]。天子天下之主,諸侯一國之君[3]。官天下,乃以位讓賢;家天下,是以位傳子[4]。
【注釋】
[1]三皇:傳說中的遠(yuǎn)古帝王。一般認(rèn)為燧人氏、伏羲氏、神農(nóng)氏為三皇。五帝:傳說中的上古帝王。一般認(rèn)為皇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
[2]以德行仁:以道德推行仁政。王:王道,講究以德服人。以力假仁:用武力稱雄代替仁義。力,威力,權(quán)勢。假,借用,代替。霸:霸道,憑借威勢壓服別人。
[3]天子:古代認(rèn)為君主代表上天治理人民,是上天的兒子,故稱天子。諸侯:古代對中央政權(quán)所分封各國國君的統(tǒng)稱。
[4]官天下:以天下為公有。家天下:以天下為一家所私有。
【譯文】
遠(yuǎn)古時的三皇通稱為“皇”,上古時的五帝通稱為“帝”。憑借道德來推行仁政的人被稱為王,憑借武力來代替仁義的人被稱為霸。天子是天下的主人,諸侯是天子分封的諸侯國的君主。認(rèn)為天下是公有的,就會把王位傳給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認(rèn)為天下是自家的,因此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解讀】
三皇五帝,是夏朝以前出現(xiàn)在傳說中的“帝王”。現(xiàn)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lǐng),由于實力強(qiáng)大而成為部落聯(lián)盟的領(lǐng)導(dǎo)者。從三皇時代到五帝時代,歷年無確數(shù),最少當(dāng)不下數(shù)千年。三皇五帝是中華上古杰出首領(lǐng)的代表。具體三皇是誰,五帝是誰,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故存在多種說法。基本上,無論是按照史書的記載,還是神話傳說,都認(rèn)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yuǎn),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為久遠(yuǎn),時間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時代則距夏朝不遠(yuǎn),在四千多年前。“皇”的原意是“大”和“美”,不作名詞用。戰(zhàn)國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為人主的稱呼,遂用“皇”字來稱上帝,如《楚辭》中的西皇、東皇、上皇等。時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稱為“三皇”。在《周禮》、《呂氏春秋》與《莊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并對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義作了解釋,但都未實定其人名。
【原文】
陛下,尊稱天子;殿下,尊重宗藩[5]。皇帝即位曰龍飛,人臣覲君曰虎拜[6]。皇帝之言,謂之綸音;皇后之命,乃稱懿旨[7]。
【注釋】
[5]宗藩:指受天子分封的宗室諸侯,如太子、親王等。因其拱衛(wèi)王室,猶如藩籬,所以稱為宗藩。
[6]覲:朝見君主或朝拜圣地。
[7]綸音:帝王的詔令旨意。懿:美好,美德。
【譯文】
陛下,是對天子的尊稱;殿下,是對皇室宗親的尊稱。皇帝即位登基叫做“龍飛”,臣子朝見君主稱為“虎拜”。皇帝說的話叫做“綸音”;皇后的命令稱為“懿旨”。
【解讀】
陛下是臣下對君主的尊稱,秦朝以后只用以稱皇帝。陛為宮殿臺階。據(jù)東漢蔡邕《獨斷》,謂群臣與天子言,因距離遠(yuǎn),先呼立陛下。側(cè)近臣與之言,由彼上達(dá)。陛下之稱,即由此而來。秦始皇創(chuàng)建了皇帝制度,皇帝自稱“朕”,其他人當(dāng)面直接稱皇帝為“陛下”、“圣上”、“萬歲”等,私下敬稱皇帝為“圣人”、“官家”、“至尊”等。殿下,原指殿階之下,殿下和陛下是一個意思。原來也是對天子的敬稱。但稱謂對象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有所變化。后來成為我國對皇族成員的尊稱,次于代表君主的陛下。漢朝開始稱呼太子、諸王為殿下,三國開始皇太后、皇后也稱殿下。唐代以后,唯太子、皇太后、皇后稱“殿下”。
【原文】
椒房是皇后所居,楓宸乃人君所蒞[8]。天子尊崇,故稱元首;臣鄰輔翼,故曰股肱[9]。龍之種、麟之角,俱譽(yù)宗藩;君之儲、國之貳,皆稱太子[10]。帝子爰立青宮,帝印乃是玉璽[11]。
【注釋】
[8]椒房:漢代有椒房殿,為皇后居住的地方。楓宸:漢代宮殿中多種楓樹。宸,屋宇。蒞:到,來。
[9]崇:高。臣鄰:指君與臣像鄰居那樣親近。輔翼:輔佐,輔助。股肱:大腿和胳膊,均為身體的重要部分。
[10]譽(yù):稱揚,贊美。君之儲:即儲君,已確定為繼承皇位的人。國之貳:即國貳,國之副君。太子:封建時代君主的兒子中被預(yù)定繼承君位的人。
[11]爰:于是。立青宮:立為太子。古代太子居住的宮殿稱為青宮,又稱東宮。璽:印章。
【譯文】
椒房是皇后所居住的宮殿,楓宸指君主居住的屋宇。天子的地位崇高尊貴,所以叫做“元首”;近臣輔佐帝王,所以叫做“股肱”。“麟之角”、“龍之種”都是贊譽(yù)皇族宗室之語;“君之儲”、“國之貳”都是太子的別稱。皇帝的兒子做了太子之后居住在青宮;皇帝所用的印章稱為玉璽,世稱為傳國的國寶。
【解讀】
椒房殿是西漢未央宮皇后所居殿名,椒房殿亦稱椒室。因以椒和泥涂墻壁,取溫暖、芳香、多子之義,故名。后亦用為后妃的代稱。《漢書·車千秋傳》顏師古注:“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溫而芳也。”值得注意的是椒房殿有兩處所在,一在長樂宮,班固《西都賦》:“后宮則有掖庭椒房。”李善引《三輔黃圖》注:“長樂宮有椒房殿。”此殿在漢高帝時為皇后的殿室。另一處在未央宮。《三輔黃圖》卷三:“椒房殿,在未央宮,以椒和泥涂,取其溫而芬芳也。”位于前殿之北。《漢書·董賢傳》:“又召賢女弟以為昭儀,位次皇后,更名其舍為椒風(fēng),以配椒房云。”顏師古注:“皇后殿稱椒房。欲配其名,故云椒風(fēng)。”
【原文】
宗室之派,演于天潢[12];帝胄之譜,名為玉牒[13]。前星耀彩,共祝太子以千秋[14];嵩岳效靈,三呼天子以萬歲[15]。
【注釋】
[12]宗室:君王或皇帝的宗族。派:分支。演:通“衍”,推演。天潢:皇族,皇帝的后裔。
[13]帝胄:皇帝的后代。玉牒:記載帝王的譜系、歷數(shù)及政令因革之書。至宋代,每十年一修。牒,古代的文書、證件。
[14]前星:指代太子。千秋:千年。
[15]嵩岳:嵩山,五岳之中岳。效靈:顯靈。公元前110年的春季正月,漢武帝登上嵩山,據(jù)說身邊的官員和衛(wèi)兵,都曾聽到三次高呼萬歲的聲音。
【譯文】
皇族的支派,可以從“天潢”中推演出來;帝王子孫后代的族譜稱為“玉牒”。三星中的前星閃耀光彩,是共同祝愿太子千歲;中岳嵩山山神顯靈,曾三呼天子“萬歲”。
【解讀】
歷代皇族族譜稱為玉牒,記載帝王譜系、歷數(shù)及政令因革之書,宮廷文獻(xiàn),皇帝家族之譜冊。唐代已有,至宋代,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可惜清代以前各王朝玉牒,均未流傳于世。清代玉牒是唯一完整系統(tǒng)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譜。清代玉牒分滿、漢兩種文本,自順治十三年(1656)題準(zhǔn),每十年續(xù)修一次,以帝系為統(tǒng),長幼為序,存者朱書,死者墨書。宗室記于黃冊,覺羅記于紅冊。男女分記,各記有宗支、房次、封職、名字、生卒年月日時、母族姓氏、婚嫁時間、配偶姓氏,宗室、覺羅中人口變動情況,按上述項目每年造冊送宗人府,以便續(xù)修時載入玉牒。自順治十八年(1661)至清亡后的1921年,在清代共編26次,民國后到1921年又修兩次,共纂修28次。清代玉牒現(xiàn)存1070冊,是中國唯一完整系統(tǒng)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譜,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家譜。
【原文】
神器大寶,皆言帝位;妃嬪媵嬙,總是宮娥[16]。姜后脫簪而待罪,世稱哲后;馬后練服以鳴儉,共仰賢妃[17]。唐放勛德配昊天,遂動華封之三祝[18];漢太子恩覃少海,乃興樂府之四歌[19]。
【注釋】
[16]神器:代表國家政權(quán)的實物,如玉璽、寶鼎之類。大寶:皇帝之位。妃嬪媵嬙:妃,指帝王的妾,或指太子、王侯之妻。嬪、嬙,古代宮中的女官。媵,指隨從皇后嫁過來的婢女。娥:女子。
[17]姜后:周宣王的王后。簪:一種首飾。哲:明智。馬后:東漢明帝的皇后。練:白絹。鳴:呼吁。仰:敬仰。
[18]唐放勛:即堯,傳說中的圣王,號,放勛,因封于唐,也稱“唐堯”。昊天:蒼天。昊,元氣博大的樣子。華封之三祝:相傳堯游于華地,華地守封疆的人祝他壽、富、多兒子。
[19]漢太子:指漢明帝做太子的時候。覃:深廣。少海:渤海,這里泛指大海。樂府:原指漢武帝時開始設(shè)立的音樂機(jī)關(guān),職責(zé)是搜集、整理民間詩歌,后來就稱這一類詩歌為“樂府”或“樂府詩”。四歌:即《日重光》、《月重輪》、《星重輝》和《海重潤》四首樂府歌。
【譯文】
“神器”、“大寶”都說的是帝位;妃、嬪、媵、嬙,全是宮里的女子。周宣王時姜皇后摘下頭簪等候處罰,世人稱頌她為明智的皇后;東漢的馬皇后穿著粗布衣服宣揚節(jié)儉,人們都敬仰這位賢德的皇妃。唐堯的功德可以與蒼天相比,于是化州的守疆人祝福他長壽、富貴、多男兒;漢明帝劉莊當(dāng)太子的時候,廣施恩德,樂人作了四首樂府詩歌贊美他。
【解讀】
提起封建時代的后妃、許多人都對她們沒有好印象。確實,我國歷史上后妃憑借自己的特殊身份,營私結(jié)黨,擾亂朝綱,甚至禍國殃民的事情,時有發(fā)生。然而,也有一些后妃,賢惠有德,深明大義,為清明政治、穩(wěn)定社會起了積極作用。詩曰:周室姜后,秩秩德音,宣王晏起,待罪脫簪。西周時期,周宣王的皇后姜氏,是齊侯的女兒,生性賢德,平常“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有一次,周宣王早晨起來很遲,姜后就脫去了頭上的簪子,摘下耳環(huán),在長巷里站著等周宣王辦她的罪,差了宮女去對周宣王說:“因為我不好以致使大王失了禮,到朝堂里去遲了,還請大王治我的罪。”周宣王說:“這是我的失德,并不是王后的罪。”從此以后,周宣王對于政事非常勤力去做,上朝上得很早,退朝退得很遲,重修文王、武王遺下的大基業(yè),成了一位中興的君主。
上一篇:幼學(xué)瓊林《朋友賓主》譯文賞析
下一篇:幼學(xué)瓊林《武職》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