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拍·同窗友認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解說與賞析
青春男子哪個不善鐘情?妙齡少女哪個不善懷春? 自從文學進入人類的生活,描寫青年男女愛情婚姻的作品始終長盛不衰,成為我國文學發展歷史長河中的一股洶涌的激流。見于《二刻拍案驚奇》卷17的小說《同窗友認假作真 女秀才移花接木》是這股激流中一朵璀璨的浪花。
茅盾說過:“典型性格的刻劃,永遠是藝術創造的中心問題?!?(《關于藝術的技巧》)這篇小說描寫杜子中和聞蜚娥、魏撰之和景芳蓮兩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作者以聞蜚娥為中心,創造了四個鮮明的藝術形象。與我國傳統文學畫廊中的藝術典型相比,在他們的身上更多地表現了市民所特有的愛情婚姻觀,折射出晚明獨特的時代風采,使這篇小說具有全新的思想意蘊。這一點在小說的主人公聞蜚娥身上體現得尤為集中、鮮明,因之這個藝術形象也更光彩奪目。
聞蜚娥年方十七,豐姿絕世,“自小習得一身武藝,最善騎射,直能百步穿楊。模樣雖是娉婷,志氣賽過男子”。她拼命攻讀學業,女扮男裝考中秀才。秀才在封建社會中的地位雖然不高,但它原是男子的專利,向來與女子無緣。而聞蜚娥居然躋身于秀才之林,這是對傳統的反叛。而小說結尾詩卻說:“世上夸稱女丈夫,不聞巾幗竟為儒。朝廷若也開科取,未必無人待價沽。”對聞蜚娥作了熱情的贊揚。凌濛初如此崇尚才學,贊揚有才華的女子,說明他是一個站在時代前沿的思想家。他要將被封建統治階級顛倒的東西恢復過來,這就是男女平等。這是他創作《同窗友認假作真 女秀才移花接木》的主旨之一。
聞蜚娥不僅是個博通經史的才女,還是一個在時代乳漿哺育下成長的弄潮兒,她的愛情婚姻觀呈現出新興市民的思想特征。這一點充分表現在她選擇配偶的過程中。她不依父母之命,也不靠媒妁之言,而由著自己的獨立意志。她在同學輩中有兩個男性朋友:魏撰之和杜子中,他們英俊多才,志同道合,她有意要在兩個里頭揀一個嫁他,但一時拿不定主意嫁誰,決定用射箭的辦法來自擇良緣。這種擇偶的方式在今天看來未免有些可笑,但它畢竟拋棄了父母、媒妁、功名、門第等傳統的愛情婚姻觀念,代之以完全獨立自主的、較好地表達個人意愿的新方式。小說中的另一個女子景芳蓮的擇偶方式也是如此。這位絕色佳人在飯店中見到女扮男裝的聞蜚娥后,十分鐘情,“對著俊卿(蜚娥的表字)不轉眼的看,……只不走開。”她幾次主動向聞蜚娥傳情,又托人帶來黃柑、紫梨等下酒菜,并首通書信,往來唱和,打得火熱。景芳蓮托富員外向聞蜚娥求親。富員外說:“舍甥之意不肯輕配凡流,老漢不敢擅做主張,任他意中自擇?!庇纱丝梢?,在那個時代,不僅是青年男女本人,社會上有許多開明之士也都肯定這種自由的擇偶方式。正如小說“正話”前的一首詩所說:“從來女子守閨房,幾見裙釵入學堂?文武習成男子業,婚姻也只自商量。” 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晚明個性解放的時代潮流。凌濛初在這股時代潮流的激蕩下,舉起了要求愛情婚姻自主的旗幟,他在小說《滿少卿饑附飽飏 焦文姬生仇死報》中抨擊男女在愛情生活中的不平等說:“天下事有好多不平的所在! 假如男人死了,女人再嫁,便道是失了節,玷了命,污了身子,是個行不得的事,萬口訾議;及至男人家喪了妻子,卻又憑他續弦再娶,置妾買婢,做出若干的勾當,把死的丟在腦后,不想起了,并沒人道他薄幸負心,做一場說話。就是生前房室之中,女人少有外情,便是老大的丑事,世人羞言;及至男人家撇了妻子,貪淫好色,宿娼養妓,無所不為,總有議論不是的,不為十分大害。所以女子愈加可憐,男子愈加放肆。這些也是伏不得女娘們心里的所在。” 這種直言不諱的宣言,在他以前的文學作品中實難找到。凌濛初的貢獻在于通過藝術形象對這種社會現象作了生動的描敘,為《紅樓夢》等民主文學的誕生開了先聲。
在贊揚青年男女自主擇偶的進步婚戀觀的同時,作者還提倡女子有充分的社交自由,這在封建社會中又是一個新奇大膽的觀點。小說描寫聞蜚娥女扮男裝進了學堂,自由自在地同男性交往,她與魏、杜“三人就像一家兄弟一般,極是過得好,相約在學中一個齋舍里讀書”。聞蜚娥開始認為自己和魏撰之是天生一對,想嫁給他,但“心里卻為杜子中十分相愛,好些撇打不下”。后來她和杜子中結婚,又和魏撰之保持著親密無間的友誼。他們之間來往密切,還把景芳蓮介紹給魏撰之。對此,杜子中一點也不介意,還贊揚聞蜚娥的行動說:“這個最妙,足見小姐為朋友的美情?!边@說明,在聞蜚娥眼中,魏撰之始終是同窗共讀的朋友,不管是婚前還是婚后,她都無拘無束地同他來往,相交甚深。一個女子,在做了“夫人”之后,仍和男子保持著“朋友”關系。這種在“男女授受不親” 的封建社會里被視為有悖于傳統道德規范的越軌之舉,卻被凌濛初充分肯定,表明他在反叛封建思想的道路上是一名堅強的勇士。
凌濛初在談到《同窗友人假作真 女秀才移花接木》的藝術結構時,用“委曲奇詫”四字來概括,十分精當。“委曲”,表現為故事情節發展的波瀾起伏,跌宕多姿。聞蜚娥女扮男裝,與同窗好友魏、杜兩人產生感情。這是小說發展的第一個回合。作者娓娓敘來,猶如淙淙的溪水在山澗流淌,富有平展舒暢之美。小說在演述到聞蜚娥射箭擇偶時,呈現第一個高潮。它一反小說開頭從容不迫的筆調,而圍繞著故事中心把情節迅速推向前進。聞蜚娥的箭落在杜子中手里,但此時偏偏他“家里有人來尋”,把箭隨手交給魏撰之,遂演出了一幕生活喜劇?!笆覆惶摪l,發必應弦”是聞蜚娥刻在箭上的兩句話,它又為日后她和杜子中的結合埋下“伏筆”。作品細針密縫,一波三折,顯現出作者高超的藝術功力。景芳蓮的出場是故事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正如凌濛初在批語中所說:“此轉甚妙,真絕處逢生?!?它拓寬了讀者的視野,預示著全篇將會有一個美滿的結局。后來,杜子中窺破聞蜚娥的女身形蹤,并說明拾箭始末,兩人結為夫婦。同時把全部事情真相告知魏撰之和景芳蓮兩人,撮合他們成婚。這一系列情節的環環相扣,一氣呵成,形成全篇的高潮。隨著這兩對青年男女的獲得幸福,故事發展戛然而止。其韻味讓人回味無窮?!捌嬖尅笔侵腹适虑楣澃l展的波詭云譎,撲朔迷離。魏、杜的認假成真,聞蜚娥的“移花接木”之策,是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關鍵,它們看似奇特,然也在情理之中。由于封建社會視女子為“小人”,剝奪了她們的一切權利。女扮男裝之舉,恰恰是對這種封建壓迫的反抗,從花木蘭到祝英臺,都是流傳千載的反封建的佳話,它在封建社會中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耙苹ń幽尽敝咭彩侨绱?。它們大多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較為真實可信。這種故事情節發展的“委曲奇詫”,使人們在欣賞小說時,猶如漫步在曲折通幽的園林小道中,探索著一個又一個的藝術奧秘,在不斷獲得審美快感的同時,領略到無限的藝術情韻。
上一篇:《三國演義·司馬懿》解說與賞析
下一篇:《儒林外史·向鼎》解說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