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武陵
【出典】 見“仙源2”條。
【釋義】 晉詩人陶潛在《桃花源記》中描寫了一個人民生活安定和樂的世外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發現桃花源的漁人是武陵人。后世多用“武陵”喻指神仙世界和幽隱之地,用“武陵人”喻指神仙、隱士或探花尋春之人。
【例句】 ①巧鶯喧翠管,嬌燕語雕梁留客。武陵人,念夢役意濃,堪遣情溺。(劉幾《花發狀元紅慢》[三春向暮]188)這里的武陵人指探春賞花之人。詞意為花非常美麗,看花人已沉溺其中。②惆悵武陵人不管,清夢斷,亭亭佇立春宵短。(王安石《漁家傲·夢中作》208)這里的武陵人指管理桃花的人,因詠桃花故用此典。③鶯聲猶似耳邊嬌。難回巫峽夢,空恨武陵桃。(李之儀《臨江仙》[九十日春都過了]341)這里活用本典,以桃花凋落表明春天已過。④腸斷武陵村,骨冷難同月下樽。(李之儀《南鄉子》[淚眼轉天昏]348)這里活用本典,感嘆自己如武陵人作客桃源一樣作客他鄉。⑤元都觀里,武陵溪上,空隨流水。(晁端禮《水龍吟》[夜來深雪前村路]419)詞中詠春,涉及桃花,故用“武陵”典。⑥漁舟歸后,云鎖武陵溪,水潺潺,花片片,艤棹空回首。(晁端禮《驀山溪》[風流心膽]443)這里是以武陵探花人自喻,而所謂“花”乃指青樓中的妓女。詞意為:自上次訪得意中人后,人海滄桑,再也沒有重來。⑦紅慘武陵溪,綠暗章臺路。春色似行人,無意花間住。(洪適《生查子》[桃疏蝶惜香]1376)這里以武陵溪烘托桃花,抒寫傷春情懷。⑧武陵溪上當時事,何處飛鸞。淚紙驚瀾,飄盡紅英不忍看。(石孝友《丑奴兒·次韻何文成燈下鏡中桃花》2037)詞中詠及桃花,所以用“武陵”典。⑨武陵溪上桃花路,見征騎、匆匆去,嘶入斜陽芳草路。(陳亮《青玉案》[武陵溪上桃花路]2105)詞中詠及春天,故用“武陵”典。⑩笑武陵源上,桃花未實;昆侖山下,瑤樹長新。(何夢桂《沁園春·和何逢原見壽》3150)詞中以桃花同瑤樹對比,用武陵源烘托桃花。
上一篇:宋詞典故《文君》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池塘生春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