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多必失,沉默謙虛是美德
原典
銘金人云:“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至哉斯戒也!能走者奪其翼,善飛者減其指,有角者無上齒,豐后者無前足,蓋天道不使物有兼焉也。
譯釋
銘刻在銅人身上的文字說:“不要多話,多話會多失敗;不要多事,多事會多禍患。”這個訓誡對極了啊!善跑的不讓它生翅膀,善飛的沒有前爪,長了雙角的缺掉上齒,后肢發達的前足退化,大概是天道不讓生物兼具各種長處吧!
解讀
多言多敗,多事多患
上帝給了我們一張嘴兩只耳朵,就是希望我們多聽少說。可是我們身邊總是有些人難以抑制自己的表達欲,覺得自己如果不說話會悶壞,逢人便談古論今,洋洋灑灑,剎不住閘。話多不一定能為我們帶來好處,相反,倒是會惹禍上身。
戰國時期,子禽問墨子:“多言有益乎?”墨子回答說:“蛤蟆蛙蠅,日夜恒鳴;口干舌擗,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為其言之時也。”蛤蟆、青蛙,白天黑夜不停地叫喚,叫得口干舌疲,然而怎么樣呢?沒有人去聽它們,在意它們。再看那公雞,每天按時啼叫,一聽到它啼叫,人們便早早起身了。可見多說話有什么好處呢?
顏之推也認為話不宜多,在《省事》篇中,他告誡后人,不要多說話,多說話的人往往會失敗。在顏之推看來,少言少事,乃是“天道”。古代通達的賢才,多是內心充實,不善言辭的,他們把旁聽謙遜作為美德來推崇。他們知道,在聆聽別人講話的時候,這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和思想的交流。
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莫言原名管謨業,莫言是他的筆名。他為什么要取這樣一個筆名呢?莫言在斯坦福大學發表的一篇名為《饑餓和孤獨是我創作的財富》的演講中,講述了這個名字的來歷。
當我成為作家之后,我開始回憶我童年時的孤獨,就像面對著滿桌子美食回憶饑餓一樣。我的家鄉高密東北鄉是三個縣交界的地區,交通閉塞,地廣人稀。村子外邊是一望無際的洼地,野草繁茂,野花很多,我每天都要到洼地里放牛。因為我很小的時候已經輟學,所以當別人家的孩子在學校里讀書時,我就在田野里與牛為伴……我想跟牛談談,但是牛只顧吃草,根本不理我……我想跟白云說話,白云也不理我……我想與鳥兒們交流,但是它們也很忙,它們也不理睬我。我躺在草地上,心中充滿了悲傷的感情。在這樣的環境里,我首先學會了想入非非。這是一種半夢半醒的狀態。許多美妙的念頭紛至沓來。我躺在草地上理解了什么叫愛情,也理解了什么叫善良,然后我學會了自言自語。那時候我真是才華橫溢,出口成章,滔滔不絕,而且合轍押韻。
有一次我對著一棵樹自言自語,我的母親聽到后大吃一驚,她對我的父親說:“他爹,咱這孩子是不是有毛病了?”后來我長大了一些,參加了生產隊的集體勞動,進入了成人社會,我在放牛時養成的喜歡說話的毛病給家人帶來了許多麻煩。我母親痛苦地勸告我:“孩子,你能不能不說話?”我當時被母親的表情感動得鼻酸眼熱,發誓再也不說話,但一到了人前,肚子里的話就像一窩老鼠似的奔突而出。話說過之后又后悔無比,感到自己辜負了母親的教導。所以,當我開始我的作家生涯時,我為自己起了一個筆名——莫言。
不懂得內斂,喜歡“掏心窩子”和別人說話,這也是當今許多年輕人的通病。率真并沒有錯,然而要分清場合對象,要知道,我們這個社會并不那么單純。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很多人人前一套,背后卻又是另外一套,而如果我們毫無顧忌地和他們交心,那就很可能吃虧了。《鬼谷子》中說“言多必有數短之處”,就是在告誡我們,說話之前要考慮清楚說話的對象、說話的場合和聽者的感受,不可逞一時口舌之快,信口開河,胡亂說話。
生活中,我們以為只有與人交心才能交到真朋友,但我們要知道,交心并不意味著毫無保留,什么事情都說。即便是對最好的朋友,我們也要注意說話的分寸,在說話時留三分。對于某些問題,我們要做到守口如瓶。
張萌公司來了一個新同事,此人是一個非常健談的人,和什么人都能聊得來,什么話題都能聊上幾句。閑暇時間,她特愛向張萌傾訴。
開始,張萌還為得到信任而竊喜,放下一切聽她傾訴并且開導她。但她對張萌的開導卻毫不在意,反而喜歡打聽起張萌的事情來。張萌覺得既然她對自己無話不說,自己也應該如此對她!于是,張萌也慢慢向她透露了一些自己的隱私,甚至把對單位同事的看法也告訴她。
但沒過多久,張萌開始發現,新同事將張萌和她說的私密話也是照說不誤的。張萌對此很生氣,于是忍不住問她,為什么她有些話非要和自己說呢?
新同事直言不諱地回答張萌,是因為她的嘴緊,不會告訴別人。這一刻,張萌明白了一件事,原來一直以來,在這個自己認為是朋友的女孩兒的心中,自己只是個可以傾倒的樹洞。張萌的心里好生后悔,從此,她再也不聽她說話了,并對這個新同事唯恐避之不及。
話多易失,張萌就是因為話多才泄露了自己的秘密,而被話多的新同事散播了出去。
張萌所面臨的苦惱是許多初入職場的年輕人的苦惱,一方面,他們需要和同事建立友好的合作關系,彼此真心相待,真誠交流;另一方面,他們又害怕這種無話不談的關系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害怕他人利用他們的真摯而傷害他們。既然如此,何不做一個話少的人呢?
古人說“沉默是金”。這并不是讓我們不說話,而是要審時度勢,在適當的時候,表達自己的想法。那些不會說話,胡言亂語,口不擇言的人,等吃到“禍從口出”的苦頭時,才知道反省,豈不晚矣?
顏氏家訓精華
言多易失,是因為話多了就容易暴露出我們的缺點,甚至因為某些不經意說出的話而得罪人。所以,要想與他人和諧相處,就要管好自己的嘴巴,避免禍從口出。
上一篇:《立世要真實,否則會貽笑大方》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
下一篇:《讀書要學精要處,才能對事業有所助益》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