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方進壞陂
典源出處 《漢書·翟方進傳》:“初,汝南舊有鴻隙大陂(bei),郡以為饒,成帝時,關東數水,陂溢為害,方進為相,與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掾行視,以為決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費而無水憂,遂奏罷之。及翟氏滅,鄉里歸惡,言方進清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罷陂云。王莽時常枯旱,郡中追怨方進,童謠曰:‘壞陂誰? 翟子威。飯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當復。誰云者?兩黃鵠。’”
釋義用法 漢代翟方進 (字子威)把鴻隙池水放掉,認為可以免除水患,但后來當地時常干旱,無水灌溉,當地人怨恨他,傳唱童謠,說他毀壞了陂池,使人不能種水稻,只能吃豆飯芋羹,假托仙人預言,陂池還會恢復。后以此典指治理水利; 或以“陂壞當復”等指事物反覆; 或以“芋魁飯豆”等指粗糲的飯食。
用典形式
【雙黃鶴】 宋·辛棄疾:“如臥長
虹陂十里,是誰言,聽取雙黃鶴。”
【兩黃鵠】 宋·蘇軾:“定須卻致兩黃鵠,新與上帝開濯龍。”
【思兩鵠】 宋·蘇軾:“飯豆羹藜思兩鵠,飲河噀水賴長霓。”
【復陂謠】 宋·范成大:“安得能言兩黃鵠,為君重唱復陂謠。”
【羹芋魁】 清·顧炎武:“五十年來羹芋魁,頓令澤國生蒿菜。”
【平陂往復】 清·歸莊:“光武宣王終有望,平陂往復理難諭。”
【芋魁飯豆】 宋·蘇軾:“拂衣自注下下考,芋魁飯豆吾豈無。”
【陂壞當復】 宋·陸游:“共知陂壞行當復,敢恨臺高既已傾。”
【兩鵠告成壞】 宋·蘇軾:“江湖開塞古有數,兩鵠飛來告成壞。”
上一篇:詩詞典故《斷送老頭皮》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春服舞雩》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