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自作壽堂因書一絕以志之》
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
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
【注釋】
(1)這是詩人臨終詩,概述一生不求官、不慕名、孤高自賞的信念和品格。此詩最早曾書于林逋自作壽堂壁上,題名又為《自作壽堂,因書一絕以志之》。壽堂:即靈堂。
(2)湖上:指西湖。結廬:作者建造的廬舍,在西湖邊的孤山下。
(3)墳:指自筑的墳墓。修竹:栽種并精心修理過的竹林。蕭疏:稀落清冷。
(4)茂陵: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后人常以“茂陵”作為漢武帝的代稱,此處系指北宋朝廷。
(5)猶喜:還算慶幸,聊以自慰。封禪:帝王祭天地的典禮,祭天稱“封”,祭地稱“禪”。封禪書:古代帝王登基后赴泰山祭祀的祭文叫“封禪書”。秦始皇、漢武帝都曾舉行過封禪典禮,當然也要人撰寫“封禪書”之類的御用迎合文章。西漢文人司馬相如死后,武帝曾派人到其家搜集遺稿,得到“其遺札書言封禪事”,即俗稱的“封禪書”一卷。
【賞析心得】
作者不求官、不追利,清貧一生,就做了三件事:面對青山結廬、修竹筑墳、平淡寫詩。臨終之前,總結交待十分簡單。
“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作者生前在西湖小孤山下,面對青山結廬而居,種梅養鶴,過著貧居生活,二十年不進繁華杭州城,一輩子不求官、不追利、不婚娶,瀟灑面對人生。在生命臨終之時,他對生前預先為自己構建的墳墓“因書一絕以志之”,總結一生,自我評價,坦然面對常人懼之的“死亡之神”,安然與蕭疏修竹相伴,長眠地下。“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對自己平淡的人生,最好的自我評價就是,他沒有像西漢名士司馬相如那樣,留下什么建議皇帝封禪之類的諛詞和祭文,始終保持了一代隱逸高士的傲然風骨。
后人對這位“和靖先生”表示尊敬和懷念,并不是因為他瀟灑人生的所謂出世。其原因恰恰是他的“吟詠所發,志惟深遠”,是他的歸隱,是他并未忘情天下安危和國家大事。首先,林逋生當北宋盛世、詩文名重當時,本可榮利雙收,但他從生到死,始終不渝,一隱到底。他以真隱辛辣諷刺,無情揭露了同時代那些以假隱沽名釣譽之徒的丑惡面目。其次,他針對當時主和派代表人物王欽若等偽造符瑞,慫恿宋真宗泰山封禪的陰謀,林逋意在自己臨終四句遺詩中,用了“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兩句,借古諷今,予以堅決批駁,立意高絕、立場鮮明,充分顯示了他關心天下安危和國家大事,叫人不禁肅然起敬!
上一篇: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選三》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寇準《書河上亭壁》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