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小五義傳》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清無名氏編撰。光緒十六年庚寅 (1890) 文光樓初刊本序稱: 書系 “石 (玉昆) 先生原稿”。一百二十回。有光緒十六年文光樓刻本,同年善成堂刻本及上海申報館鉛印本等。
書敘襄陽王趙鈺圖謀造反,布下銅網陣。與君山寨主鐘雄勾結,并派鄧車偷去按院顏查散的官印。白玉堂夜闖王府尋印,落入銅網陣身亡。幸賴蔣平從逆水潭撈回印信。鄧車同沈中元奉派行刺顏按院,被沈中元暗算遭擒。徐慶得知白玉堂已死,逼展昭同去祭掃,被鐘雄拿住雙雙囚入水寨。蔣平潛入水寨救出徐慶,盜回白玉堂尸骨。智化同歐陽春到君山假意投靠,與鐘雄結拜,又招來沙龍、丁兆蕙、柳青等人,乘機劫持鐘雄,救出展昭,收服君山。為破網陣,蔣平智化巧破暗道機關,將布陣的彭啟劫至君山,假設陰曹地府,騙得陣圖。不料沈中元留詩劫走顏查散。艾虎為尋按院往娃娃谷找沈中元師母甘婆,誤投岳州,得識馬龍、張豹,遇表兄胡小記,至烏龍崗投店又巧逢往襄陽尋父親徐慶的徐良。盧方之子盧珍為打探白玉堂消息,約丁兆蘭同往襄陽,恰遇韓彰義子韓天錦落難。至百花嶺,天錦空拳打虎,得遇南俠二兄展耀,盧珍與其長兄展輝之女訂親。行至黃花鎮,恰與徐良、艾虎及白玉堂之侄白蕓生相逢,五人結兄弟,因稱“小五義”。艾虎為救岳州朋友不辭而別,徐良暗隨前往,事成后又在九天廟擒惡僧,救出石門知縣鄧九如。胡小紀、喬賓來尋艾虎、徐良,四人至桃花溝遇周瑞使蒙汗藥暗算,幸徐良識破奸計救出眾人。投興隆客店遇夙敵崔龍崔豹,追殺至云霞廟又被妙手真人藥茶麻翻,仍靠徐良化險為夷。四人入武昌境內見白福知白蕓生失蹤,神行無影谷云飛故意將艾虎引至云翠庵,暗助他與徐良殺淫尼,救出白蕓生,共赴武昌。歐陽春、展昭和丁兆蕙為尋顏按院,途中大敗鄧飛熊,經夾峰山為救被熊威、韓良劫持的施俊,遇沈中元的師兄、徐良的師父魏真,四人上山寨始知施俊之父曾搭救熊威,熊威感恩正款待施俊。盧方、徐慶、智化等追尋沈中元,也來到夾峰山,知施俊遭劫前來搭救,眾人因而相會。韓良說明沈中元已攜顏按院及師母師妹去投長沙府朱文、朱德兄弟,眾人遂燒山寨,熊威率部投君山鐘雄。韓良護送施俊,途遇艾虎、徐良,便交艾虎護送,自己奔君山。徐良等赴武昌。蔣平同柳青去娃娃谷尋甘婆母女,途中收魯士杰為徒并幫魯員外除掉私通襄陽王的范天保。二人尋甘婆不遇,乘船前往武昌,經黑水湖柳青被山賊寨主吳源擒去,幸得鄧彪相救,竟做了寨主。蔣平探知顏按院下落,準備先救柳青,正遇徐慶、盧方趕到。蔣平入湖殺死吳源,大破黑水湖。沈中元騙得顏按院寬恕,送他回府,途經黑水湖,被蔣平拖入湖中灌水教訓一頓,各路俠義齊集武昌按院,同赴襄陽,適逢沙龍送來銅網陣圖,眾人參悟明白,分工破陣。魏真劍剁鋼網陣總弦,眾人沖殺入陣,被王官、雷英點火圍困,智化、沈中元及艾虎謀盜王府盟單撲空,柳青欲薰倒襄陽王也中計被擒。眾人生死及破銅網陣情節俱見續書分解。
作為《三俠五義》的續書,《小五義》的流傳影響范圍同樣十分廣泛。這除了因為它曾經過說書藝人的反復講唱,更是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值得稱道的思想藝術成就。從情節結構來看,此書以顏查散奉旨上任,得知襄陽王布設銅網陣圖謀造反,眾俠士與之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并準備破陣為故事的總體框架,其中又貫穿著一系列俠義英雄除暴安良、清除襄陽王黨羽的故事。這些相對獨立而又環環相扣的故事曲折多變,搖曳多姿,時而頓生波瀾,時而奇峰突起,令人有山窮水復、柳暗花明之感。比如此書前四十七回從襄陽王謀反、顏按院上任寫起,經過一番盜印與追印的生死較量,智化、蔣平等又設巧計,以打進去拉出來的和平方式征服了君山鐘雄,瓦解了襄陽王所依靠的主要武裝勢力,同時以假陰曹地府騙過老奸巨猾的彭啟,弄到銅網陣圖。至此,眾俠士大破銅網陣,捉拿襄陽王已是水到渠成的結局,故事便該結束了,卻不料原打算“棄暗投明”、暗中幫助捉拿刺客鄧車的沈中元,因韓彰、徐慶的粗率、疏失遭到冷落,故而心懷怨憤,劫走顏查散,使勝券在握的眾俠義英雄如群龍無首,陣腳大亂,幾乎陷入全面崩潰的絕境。于是,以救回顏按院為中心線索,又展開了一連串令人拍案稱奇的俠義故事。這正是作者匠心獨具的巧妙安排。沒有這一番平地風波,全書的故事便不免過于單薄,與《三俠五義》收尾也重復,令讀者生出興味未盡的遺憾。同時,本書的主要角色,即 “小五義”也無從登場。因而這種水窮云起的奇特構思,不僅無節外生枝之嫌,而且是此書引人入勝的重要關鍵。至此“小五義”的故事才算真正開始。從整部書的情節安排來看,固然有此等奇妙處。如果從局部來說,更不乏橫云斷山的錯綜文勢、曲折跌宕的故事懸念、絕處逢生的驚險情節。如第四十九回,艾虎原想到娃娃谷拿沈中元、救顏查散立功,卻偏偏走錯路,奔了去岳州府的大道。于是橫生出艾虎與張豹馬龍不打不相識、大鬧綺春園、馬龍張豹入獄及后來艾虎在黃花鎮見到張英又趕到岳州府救朋友的一連串故事。第八十五回敘艾虎徐良收拾了妙手真人,正赴武昌府,途中又碰上白蕓生的家人白蕓,引出艾虎徐良大戰云翠庵、搭救白蕓生的情節。第一0六回,柳青追殺范天保,被范天佑用計拿住。就在范天佑揮刀之際,蔣平忽從水中竄上船把他砍死,救下了柳青。這種忽登峰顛,忽落谷底,峰回路轉,時見突兀的情節結構,不僅一層層揭示出主題,刻畫出人物鮮明的個性特征,還取得了環環緊扣人心、步步引人入勝的美學效果。另外,和傳統的武俠長篇小說一樣,為了把頭緒紛繁的故事線索交織成一部前呼后應、規模宏偉的長篇巨制,此書采用了多種結構方式。特別是那種分頭敘述的散點空間結構形式,使故事線索忽而蕩開去,忽而又收攏來,時分時合,脈絡清晰,因而小說內容顯得更豐富,情節發展也顯得更合乎情理。此書在這些方面技法純熟,運用自如,表現出值得稱道的藝術成就。
艾虎、徐良、韓天錦、盧珍、白蕓生這五位小義士是本書的主要角色。自四十九回以后他們便先后出場,以 “行俠仗義”、“除暴安良” 的種種英雄行為展示出各具風采的性格化形象。如果除去前半部與 《三俠五義》情節大同小異的四十余回不計,這整部書便幾乎全是 “小五義”大顯身手的天地了。黃花鎮五人結義之后,他們互敬互助、情同手足,共同為懲惡揚善、濟困扶危的正義事業奮力拼搏。他們個個 “嫉惡如仇”,又人人練就一身超凡出眾的驚人武功,因而“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英雄孤膽,光明磊落,不畏豪強,為民除害便成了他們的共同特征。但是在他們身上,武俠小說常見的那種“千人一面、百部一腔”的弊病卻并沒有留下太明顯的印痕。作者在塑造這些人物形象時,也頗花費了一番心血。他除了注重刻畫人物外在形象特征,更注意避免臉譜化,而力圖把握人物的內在性格差異,使人物的性格特點與外貌形象和諧統一,從而雕琢成生動感人、富有立體感的小英雄群像。在《三俠五義》的第八十七、八十八回中,艾虎還是個“拿著廝殺對壘當熱鬧兒”,被蔣平撇下便哭鼻子,見人吃酒,搶上前便端酒碗的莽撞小子,但在 《小五義》 中,他已成長為心性高傲而又聰明機警的少年,“天真憨直”雖然依稀尚存,卻已不再是他的主要性格傾向。第四十九回,他聽蔣平分析出是沈中元劫走顏按院,而沈中元是甘婆的侄兒,又是二徒弟,便料定他準會去娃娃谷投奔甘婆,因而決定獨自前往捉拿沈中元。此事最可見出其人性格。他聰明高傲,卻又不能脫盡少年的稚氣。特別值得稱道的是,與上一代的五義英雄相比,艾虎身上表現出一種前所未見的新風貌,他不像盧方那樣忠厚規矩得近乎愚腐,也不象白玉堂那樣陰毒任性,更不像徐慶那樣粗魯冒失。在關鍵時刻,他能審時度勢、權宜變通,顯露出不同凡響的機智敏捷和英雄氣概。第六十九回寫他聞知馬龍張豹二位哥哥遭贓官陷害后,當即“肺都氣炸,把腳一跺,咬著牙說:‘好贓官,我不殺你,誓不為人!’”馬上決定隨張英去岳州劫獄救人。丁兆蘭勸他先去武昌求顏按院行文對岳州知府施加壓力救人。礙于長輩的尊嚴,他雖“委屈著答,自己內里單有打算”,終于不辭而別,及時搭救了兩位盟兄。若依著丁兆蘭,等找到下落不明的顏查散,只怕馬龍張豹早成了刀下之鬼。除了艾虎之外,精明強干、機巧詐變的徐良,天真樸魯、忠厚熱誠的韓天錦,老成持重、風趣儒雅的盧珍,生性剛直、溫文爾雅的白蕓生,也都以鮮明突出的個性為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即使是性格相近的一些人物,如混濁悶楞的張豹、憨厚天真的韓天錦、力大口訥的魯士杰也都顯露出各自的性格光彩,不會令人分辨不清。
建國后研究《小五義》的論著,大多將它與《七劍十三俠》之類一齊歸入“歌頌統治者鎮壓起義、提倡奴才思想”的反動小說之列。其實它不僅不能與那些蕪雜的舊小說相提并論,同時也遠遠超出了當今社會上曾一度流行的怪涎不經的武俠小說。通過俠客義士們行俠仗義、為民除害的系列故事,本書客觀上揭露了當時社會的種種罪惡和黑暗,預示著它的必然崩潰和徹底毀滅。俠客義士們幫助官府對付的不是梁山好漢或黃天蕩的劉六、劉七,而是一幫欺壓百姓,搶占婦女,惡貫滿盈,人民憤恨的惡霸豪強、盜賊匪類。他們或者獨霸一方,或者與企圖割據叛亂的襄陽王勾結,都是禍害人民的社會毒瘤。襄陽王雖然敢于藐視皇權、圖謀反抗,卻完全是為著一己的私利,并無解民倒懸的絲毫善念。他的黨羽中幾乎沒有好人,鏟除他們并不違背人民的意愿,反倒是深受其害的人們所迫切希望的。與新派武俠小說中半神半人、奇功絕世的各門派大俠不同,《小五義》中的俠義英雄不曾在昆侖、武當等名山洞府拜師修煉,沒有凌空飛躍、斗法逞雄的本領,也沒有走火入魔的危險,他們都憑著自己的智慧、武藝戰勝對手,實現目的,因而顯得更真實可信。另外,這些俠義人物的行動目的也都是現實的,從不為什么怪涎離奇的門派之爭亂打亂殺。再加上此書很自然地運用一些方言土語,具有大眾化的特點,因而表現出一種樸實淳厚的小說風貌。
無須諱言,和其它武俠小說一樣,此書也存在不少思想上的局限性和藝術上的敗筆。作者筆下的俠義英雄雖然致力于平冤獄、除強暴、扶危弱、濟貧困的正義斗爭,其目的卻完全是為了維護封建社會的統治秩序。象顏查散這樣一位無才無德、形同傀儡的按院大人,只不過是封建皇權的代表,在作者筆下卻成了正義的化身,眾豪杰如群星捧月環繞在他的周圍活動,把一切扶正壓邪的義舉都納入了統治階級內部要求權力再分配的你爭我奪。這自然會嚴重損害作品的思想意義,說明作者仍局限于封建正統觀念,把拯救遭難人民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統治者身上。另外,書中也常常特意宣揚一些腐朽庸俗的封建思想。除去八十一、九十一等回回首的歌詞及入話,第六十二回盧珍聘展昭的侄女小霞,其兄展輝臨死還堅持要擇“世代簪纓之后”、“本人有官職”者為婿,而作者恰恰是以贊賞的口氣描述這一“美滿”姻緣的。再如第三十九、四十兩回寫惡奴武國南起誓應誓; 第三十二回中,智化見到襄陽王,“就知道他沒有九五的福分”;第二回對銅網陣吉兇八卦、相生相克之理的詳細分析等等,都顯然是宣揚荒謬無理的迷信思想。所有這些都是此書不容否認的缺陷,但是不論怎樣,此書流傳近百年卻歷久不衰,而且深得廣大讀者的贊賞,便足可以證明,此書不僅有旺盛的藝術生命力,而且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
上一篇:《忠孝勇烈奇女傳》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恨海》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