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 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慶歷二年(1042)進士。神宗時施行政治、經濟改革,對中國歷史有重大影響。“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文章都擅長。有詩文集傳世。京口:今江蘇鎮江。瓜洲:古渡口,在長江北岸,與京口隔江相望。鐘山:紫金山,在今江蘇南京市。
入選理由:
一個“綠”字的錘煉已經千古傳揚。
詩詞賞析 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作者從江寧(今江蘇南京)出發,第二次拜相進京,路過瓜洲時寫下了這篇著名的七絕。
詩歌主要是即景抒情,抒發了希望早日歸田的情感。顯然,作者已經感受到了政治問題的復雜而棘手,第一次施行改革的風風火火已引起了他的反思,不再有當年舍我其誰的豪情和自信了。
最有名的是詩歌的后一聯,尤其是“春風”一句。詩人講求的煉字寫作在此表現得最為典型,可以說“綠”字的運用充分說明了字斟句酌的重要性。據說王安石在寫作此詩時曾使用過很多字,最后才選定了“綠”字。這個字不僅寫出了春風的活力,還寫出了它的神奇,一個字竟然表現出了闊大的景象,整個江南的春圖畫卷全出來了。先前作者曾用過“到”、“入”、“滿”等字,都因覺得不好而刪去,最后才選定了“綠”字,可見要寫一首好詩的確是不易之事。
上一篇:《杜 牧·泊秦淮》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蘇 軾·浣溪沙》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