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清遠店》
女僮流汗逐氈軿,云在淮鄉有父兄。
屠婢殺奴官不問,大書黥面罰猶輕。
【注釋】
(1)此詩和上首《州橋》,均為作者于乾道六年(1170)使金時所作,為記錄沿途見聞七十二首絕句中的作品之一,作者時年四十五歲。清遠:今河北省定興縣。作者自注云:“定興縣中客邸前,有婢兩頰刺‘逃走’兩字,云是主家私自黥涅,雖殺之不禁。”清遠店:即定興縣中的客店。黥涅:在人臉面上刺字,涂以黑色,使字洗刷不掉,不能逃走,也叫黥面、涅面。這是古代的一種殘酷肉刑。
(2)女僮:古代對女性奴仆的稱謂。此處指被主家黥面“逃走”兩字的女奴。逐:在后面跑著追趕。氈軿:用毛氈作圍帳的牛馬車,一般為古代貴族婦女所乘坐。
(3)淮:淮河。女僮說她在淮河家鄉還有父親兄弟,這說明金人常在黃河、淮河一帶搶擄漢族男女青年,賣給金人貴族作奴婢。
(4)“屠婢—大書”兩句:按金國當時所謂的“法律”,主家可以任意處死買來的奴婢。所以說,在女奴臉上刺上大大的“逃走”兩字以作處罰,還算是輕的。
【賞析心得】
“女僮流汗逐氈軿,云在淮鄉有父兄。”作者一行,出使金國,走在河北省定興縣客店前,見到一個女僮跑得汗流浹背,在后面追趕坐著主人快速行駛的氈車。稍微一問,原來她是淮河流域的漢族女孩,家中尚有父親兄弟,被搶擄后,賣到北方來做奴婢。“屠婢殺奴官不問,大書黥面罰猶輕。”再仔細詢問,才知按金國當時所謂的法律,主家可以隨意處死奴婢。這個女僮可能是不堪虐待曾經逃跑過,所以說在她臉上刺字,僅防她再逃跑,而饒其一命,可算是從輕的處罰了。
范成大在其出使金國的日記《攬轡錄》中曾有記載:“過相州市(今河南臨漳),有秦樓、翠樓、康樂樓、月白風清樓,皆旗亭也。”旗亭就是酒樓,樓中女招待絕大多數都是漢族婦女,有的甚至還是北宋皇室貴族后裔。她們的命運會比“黥面”女僮好到哪里去呢?以小見大,從女到男,不論貴賤,推而廣之,淪陷區的宋朝遺民,在金人鐵蹄殘暴統治下,過著怎么樣的悲慘生活,可想而知。這就是中原大地被南宋小朝廷遺忘的百姓,還在天天盼望“幾時真有六軍來”的根本原因。
上一篇:道潛《秋江》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白居易《勤政樓西老柳》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