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注釋】
(1)榕:我國閩、粵及西南地區(qū)特產的一種高大常綠喬木,其木大而枝葉繁盛,樹蔭極廣。榕葉落盡:二月本不是榕樹落葉期,而這年因雨水多,而使榕葉落盡,屬反常現象。
(2)宦情:做官的興趣,仕宦的前途。羈思:羈旅中的情思。
(3)春半如秋:二月春光最濃之時,卻百花凋謝,榕葉落盡,有如秋天的景象。
【賞析心得】
唐德宗貞元九年(793),柳宗元同劉禹錫同年進士及第,年僅二十歲,可謂春風如意,早年得志。但自順宗永貞元年(805)參與王叔文集團革新失敗之后,便仕途坎坷,先是被貶永州十年,后被召進京,不到一個月,又被貶謫,發(fā)往更遙遠偏僻的廣西柳州,不到五年便卒于謫地柳州,時年僅四十七歲。這首詩便是他逝世前夕所寫,也算是夕陽之作吧。
詩的首句“宦情羈思共凄凄”,詩人開頭就點明了,遠謫南蠻之地,宦情淡薄,思鄉(xiāng)之情卻很濃,句中一個“共”字,說明凄凄加凄凄,愁思是雙倍的沉重。“山城過雨百花盡”,恰巧這一年柳州遇上大雨,百花凋謝,榕葉滿地。詩人在這春半二月,踱到中廳,看見落葉滿庭,聽見鶯啼嘈雜慌亂,在這反季節(jié)中,心中別是一番感受。“春半如秋意轉迷,榕葉滿庭鶯亂啼。”詩人似乎到了秋天,宦情羈思雙雙涌上心頭,情意凄迷心頭煩亂。同一時間,子厚好友夢得也被貶在荒僻的巴山蜀水,卻很快融入當地的民風民俗之中,以堅強和豁達面對貶謫。第二次被貶的十三年后,即唐文宗大和元年(827),摯友兼戰(zhàn)友柳宗元英年早逝,劉禹錫卻回到京城再游玄都觀,再次挑戰(zhàn)反對革新的守舊勢力。長才不竟,扼腕痛惜的,諸如李賀(二十七歲)、李商隱(四十六歲)、呂溫(三十九歲)等詩人,均因不適逆境,心情郁結而英年早逝。可見,逆境中豁達樂觀,坎坷中不折不撓,保持身心健康積極向上,對進入夕陽的老年人,是延年益壽的重要因素。
上一篇:劉禹錫《洛中送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五首選一》注釋賞析
下一篇:白居易《臨江送夏瞻》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