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洛中送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五首選一》
昔年意氣結群英,幾度朝回一字行。
海北天南零落盡。兩人相見洛陽城。
【注釋】
(1)洛中:洛陽。韓七中丞:韓泰,字安平,排行七,陜西雍州三原人。為“永貞革新”參與者,甚受革新核心人物王叔文敬重,革新失敗后,是被逐八司馬之一,貶至虔州(今江西省贛州市)。唐穆宗長慶后歷任郴、睦、湖、常四州刺史。本詩是指他出任湖州刺史。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口號:隨口即興吟成的詩篇。
(2)昔年:指唐順宗李誦即位的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當年二月至七月,王叔文、韋執誼、王伾主持政務,為進行政治變革而結成政治集團。實施一系列措施、改革弊政。參與變革的中堅人物為韓泰、韓曄、柳宗元、劉禹錫、陳諫、凌準、程異、韋執誼八人。革新失敗后,均被貶為司馬,所謂“八司馬”即指他們。
(3)朝回:早朝回來。一字行:并排而行,形成“一”字,以示團結親密。
(4)零落盡:指參與變革的人物大多在貶謫所去世。王叔文被貶為渝州司戶,憲宗元和元年(806)被殺于貶所。王伾被貶為開州司馬,不久卒。韓曄卒于永州刺史任。柳宗元于元和十四年(819)卒于柳州刺史任。陳諫卒于道州刺史任。凌準卒于連州司馬任。程異后雖一度為相,也與柳宗元同年(819),郁郁而終。韋執誼卒于崖州司戶參軍任。
【賞析心得】
這首詩是詩人晚年在洛陽所寫,屬夕陽之作。劉禹錫和韓泰是昔年“永貞革新”集團中僅有的幸存者,大和元年(公元827年),兩人歷經二十余年才脫離謫籍。劉禹錫回到洛陽,任主客郎中,分司東都(洛陽),韓泰由睦州(今浙江省建德縣東北梅城)遷湖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兩人各自經歷巴山楚水,三湘百越的長期流徙之后,終于在洛陽相會,悲喜交集,感慨不已。于是,劉禹錫便即興口吟《洛中送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組詩,送給又要匆匆告別的戰友。組詩為五首,這里選其第一首。詩中首先遙想當年永貞革新精英,意氣風發、豪情滿懷,為國家統一大業和唐王朝的鞏固,不畏險阻,厲行改革。那個時候,他們年富力強、春風得意,多少次早朝回來,并肩而行、一字排開,顯得多么的親密無間,團結有力啊!
曾幾何時,平地波瀾,革新告敗,一個個都成了逐臣,被貶謫到天涯海角。在逆境的悲涼之中,絕大多數朋友都成故人,先后死去,唯有我們兩人相會在洛陽,真是暮年有幸啊。
上一篇:歐陽修《馬上默誦圣俞詩有感》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柳宗元《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