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歌
亂點連聲殺六更,熒熒庭燎待天明。
侍臣已寫歸降表,臣妾僉名謝道清。
【注釋】
(1)這首詩記錄了中國一個改朝換代的歷史性時刻,是南宋亡國的大速寫。時間當是南宋德佑二年(1276)正月二十三日晚或二十四日晨,太皇太后謝道清簽字投降的情景。此時此刻,朝陽即為夕陽,早晚已無任何意義。降表簽了親筆“臣妾謝道清”,北宋加南宋,三百年宗社就一筆葬送了!《醉歌》當取借酒消愁之意,由十首絕句組成,此選第五首。
(2)亂點連聲:梆鼓聲密,氣氛驚惶,報時聲音混亂而急促。殺:收煞、結(jié)束。六更:古代一夜分為五更,因宋忌“寒在五更頭”,故宋宮內(nèi)于四更末即轉(zhuǎn)六更,始開宮門,故俗稱“六更”。
(3)熒熒:形容蠟燭微光閃爍的樣子。庭燎:朝廷大庭中點的火炬?!吨芏Y·秋官·司烜氏》:“凡邦之大事,共墳燭庭燎。”此處是說,南宋朝廷要議大事,故點起了庭中火炬。
(4)臣妾:古代婦女對君主的卑稱。謝道清為理宗皇后,為當時在位恭帝的祖母,即太皇太后,恭帝此時才六歲,由她垂簾聽政,應(yīng)是天下最尊貴人物,但迫于元軍大兵壓境的巨大壓力,受權(quán)臣愚弄,卻以宋室“國母”之尊,向元主上表乞降,自稱“臣妾”,恥辱已極。僉名:同“簽名”。
【賞析心得】
恭帝德佑二年(1276)正月十八日,元軍進駐杭州東北的高亭山(又稱皋亭山),距南宋京城臨安僅三十里。謝太后派使臣(監(jiān)察御史楊應(yīng)奎)送傳國璽與元軍主帥伯顏請降。伯顏百般刁難,以降表仍書“宋”號為由,退還令之重寫,并勒索謝后、幼帝招降未降州郡的手詔。來回折騰,這就到了正月二十三日深夜或二十四日的清晨了。汪元量為宮廷侍奉太后的琴師,又是幼主的老師,得以親眼所見這一切情景,并寫入了《醉歌》詩中,相當于現(xiàn)在的攝影機定格在南宋君臣擬寫降表,太后簽名這一歷史恥辱的特寫鏡頭中。
“亂點連聲殺六更,熒熒庭燎待天明。”首兩句寫這一夜南宋君臣通宵達旦,等待簽署降表的驚惶凄慘景象。當時恭帝僅六歲,朝廷由其祖母謝道清垂簾聽政。實際上,這位六十九歲的老太婆昏庸無能,也只有任投降派大臣擺布。強敵兵臨城下,權(quán)臣力主投降,又不放手義勇軍抵抗,就只有投降了。這位被尊為“國母”的太皇太后,現(xiàn)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坐等天明簽署降表。此時此刻,南宋朝廷的大庭中火炬熒熒,一片惶恐氣氛,在蠟燭燃燒、燭淚紛紛掉下的“畢剝”聲中,君臣們聽到一更又一更的報時鼓響,一次又一次心驚肉跳,總覺得今晚是“亂點連聲”,報時沒有往夜的節(jié)奏。“侍臣已寫歸降表,臣妾僉名謝道清。”當聽到宮中“六更”鼓聲煞住,南宋滅亡的時刻降臨了。送上按元人伯顏要求重寫的降表,請?zhí)侍蠛炇?。這位至高無上的“國母”,顫抖著拿起筆在降表上簽道:謝道清。平時昏庸霸道的她,這時還不忘在其“無比尊貴”的謝道清名字之前,恭恭敬敬地加上“臣妾”兩字。作者親眼所見,記錄下了這恥辱的一瞬間。
后世之人對南宋的滅亡爭論不多,但對侍臣汪元量《醉歌》中寫的“臣妾”卻有很多非議。首先發(fā)難的,據(jù)說是明末清初的降臣錢謙益,說什么青衣小人,沒有資格談?wù)摯说却笫?,后又有人說:對本朝太后,直斥其名,很不禮貌。但絕大多數(shù)人仍認為,國都要亡了,還談什么禮貌,汪元量表示個人的悲憫之情,何錯之有!帝后大臣可以投降,青衣小人就不能愛國嗎?
上一篇:蘇軾《縱筆三首選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劉禹錫《贈李司空妓》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