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唐代·與李生論詩書》簡析
司空圖著。見《司空表圣文集》,信中首先提出“詩貫六義”的主張,而把“諷喻”放在首位。接著著重闡述詩的韻味問題,明確指出只有辨詩味才可論詩。他認為詩的妙處在于“韻外之致”“味外之旨”,如果意盡于句中,就會流于“淺涸”之弊。詩要寫得“近而不浮,遠而不盡”,“千變萬狀,不知所以神而自神”,給讀者留下廣闊的聯想和回味的余地,才能達到藝術的最高境界。而詩的韻味,不僅存在于風格“澄澹精致”的詩中,而且也存在于風格“遒舉”的詩中。前輩諸詩集,不是專工一路,都具有“韻外之致”的藝術特點。司空圖的“韻味說”,對宋人嚴羽的“妙悟說”,清人王士禛的“神韻說”都有著直接的影響。這種論點,探索了詩歌藝術的美感作用,崇尚象征暗示手法,有其積極的貢獻,但它忽視了藝術的社會內容,并帶有一層神秘的色彩。
上一篇:《散文·魏晉南北朝·與山巨源絕交書》簡析
下一篇:《散文·魏晉南北朝·與楊德祖書》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