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舍塵網(2),拂衣辭世喧(3)。
悠然策藜杖(4),歸向桃花源。
【注釋】
(1)又示裴迪:這是王維被安祿山關在菩提寺時,通過僧人遞給裴迪的另一首絕句,當時用以掩護上面的七絕《私成口號誦示裴迪》。兩首都是用經藏院經書麻卷紙錄寫后傳送的。
(2)塵網:一作“羅網”,源自陶淵明詩句:“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3)世喧:喧鬧的塵世。
(4)藜杖:以藜木作拐杖。藜:一年生草木植物,莖直立,可為杖。
【賞析心得】
作者被安祿山鐵騎俘虜后,安要借重他的才名籠絡人心,任以偽職給事中。王維不從,但又不得自由,只有佯裝有病,困在長安菩提寺經藏院內。這當中有好友裴迪密相往來,暗送消息。這首詩即是王維托他傳出去的第二首絕句。
“安得舍塵網,拂衣辭世喧。”詩人是以另一種態度表明心跡,意思是說,盼望有一天,擺脫這塵世羅織的煩惱之網,拂袖而去,離開喧鬧嘈雜的世界。這內中表示的還有一層真正的意思,那就是不管什么時候,脫離叛賊囚禁、重返自由,作者是決不會為叛賊所用的。“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拂衣辭世后,到哪去呢?作者講得很清楚,歸向桃花源。就是拄著藜杖,游樂于山水之間,過著陶淵明式的隱居生活。
全詩低調消極,這一方面是既要麻痹叛賊又要明示心跡,但從另一角度看,這又何嘗不是作者內心真實思想的流露呢。一旦他獲得自由,可就真的要到“桃花源”去隱居了。事實正是這樣,安史之亂平定以后,作者雖免于一死,但還是降級使用。從此以后,他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田園生活了。
上一篇:孟郊《送柳淳》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李白《秋浦歌十七首(選三)》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